怀念旧版 | 主站首页 | English
 
人才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的培养事关学校发展大计。针对青年教师起点低和优秀博士毕业生引进困难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泰山学者"岗秦树存团队重点实施了青年教师培育工程,出台了多项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办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育,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做好储备。

一是建立青年教师培养规划。根据每位青年的专业、特长、发展方向等,量身打造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培养路径”。

二是从经费上支持青年教师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参与重大科研课题。

三是实施青年教师走出去战略。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参 与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派遣到国内外名校深造。

四是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加强指导,注意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锻炼成长。

青年教师培育工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以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基础的学术新队伍建设,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做为团队带头人,秦教授为人师表,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悉心培养,因材施教,连续3年每周六为团队青年教师举办学习研讨班。取得累累硕果:

(1)指导多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获得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优秀奖7次。

(2)指导9位青年教师(宋国华、姚树桐、赵晓民、于杨、郭守东、葛丽、王浩、司艳红、杨娜娜)各自首次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对此,团队成员姚树桐感慨地说:“秦教授给了我充分发展的空间,在科研设计和实施中给予指导和把关,在研究经费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而在2012年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至此以后逐步走向一个良性循环,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身为一个硕士,能取得现有的成绩,与秦树存教授的淳淳教导指导和团队成员科研能力的普遍提高互相帮助是分不开的。”

(3) 13位中青年教师在团队协作和秦教授指导下皆首次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SCI收录论文。

(4) 4位青年教师(赵晓民、宋国华、姚树桐、于杨)进入国家级学术团体担任委员。团队成员于杨认为自己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从秦教授身上学到的科研思维,能够让自己从新的角度独立思考,自己总结出做科研的几点体会Be Smart要聪明,Be Active要积极,Be Distinctive要有特色。

(5) 2位中青年教师(文今福、赵晓民)当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

(6) 1位团队成员(宋国华)获泰安市青年科技奖和”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

(7) 1名研究生(苗成)获得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三等奖。

放眼未来,秦树存教授满怀激情地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动脉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三大战略”,着力打造以‘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为中坚、以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为基础,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适应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老、中、青梯队接力的学术领先团队,为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