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孜孜以求 勇攀高峰
发布日期:2013-03-21

999泰山医学院

孜孜以求 勇攀高峰999泰山医学院

——记我校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唐华博士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th_b.jpg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唐华,泰山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山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工作,研究树突状细胞亚群对获得性免疫反应的调节以及树突状细胞在人类重大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矢志不渝 天道酬勤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走进唐华博士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密密麻麻的用英语标示的“naturereviews”。其中有推导数据,有专业术语,有研究图示,这让笔者很自然地想到了眼前这位儒雅随和的学者在成绩取得的背后付出了多少艰辛努力。999泰山医学院
  “做科研,兴趣很重要,否则根本坚持不下来。”正是由于浓厚的兴趣促使唐华不断地学习、深造。1996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02年至2005年,他在浙江大学师从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教授,获得博士学位。读博士期间,唐华参与发现了一种具有重要免疫调控功能的树突状细胞亚群(DC),且发现成熟DC在基质作用下能进一步增殖和分化。以共同第一作者将该工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于 NatureImmunology(2004,5:1124),是NatureImmunology杂志创刊以来首次刊登的由中国科研人员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国际著名免疫学 家 肯•肖 特 曼 教 授 在 同 期 的 NatureImmunology(2004,5,1105)杂志上发表评述文章 《Aredendriticcellsendcells?》,认为“这是一项令这个领域的绝大多数研究者惊奇和关注的工作。这一发现是免疫学理论新的重要突破,将带动免 疫 学 领 域 的 发 展 ”。 NatureReview Immunology(2004,4,835)杂志也以 《Dendriticcells:nottheendoftheroad》为题,介绍了这一重要发现。Nature(2004,432:11)杂志以《Dendriticcells:bornagain》为题作了推荐。该论文获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期间他还发现了免疫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向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定向分化并以第一作者发表于Blood(2006,108:1189)。999泰山医学院
  2006年至2010年,在美国EMORY大学疫苗中心做博士后工作期间,唐华主要研究过敏反应的机理。当时的唐华感到很渺茫。过敏反应是有一些常用治疗药物的,但究竟是怎样一个机理,研究领域还是“黑匣子”。“当时有很多亟待搞清楚的问题,譬如树突状细胞能否成为一个突破口呢?”很凑巧的是,经常读国际文献的唐华发现2009年NatureIm鄄munology上发表了三篇关于嗜碱性粒细胞参与Th2反应的文章。其中一篇的观点是: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而树突状细胞在反应的过程中并不重要。这篇文章引起了唐华的格外关注。唐华很有感触地说:“有时候做研究,假设和想象很关键。Lossoffunction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法,即可以通过把某样东西去掉来判断它的重要性。”唐华博士很形象地将嗜碱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比喻为两个人在同抬一桶水,其中一个人不干了,那么另一个人能干得了这件事吗?通过做大量的基因芯片、过敏源等实验,唐华终于得出结论,过敏反应必须有树突状细胞参与才行。即在实验中发现位于皮肤真皮内的树突状细胞亚群和嗜碱性粒细胞合作,可共同诱导过敏免疫反应,根据这一发现,他撰写了《TheThelpertype2responsetocysteineproteasesrequiresdendriticcell-basophilcooperationviaROS-mediatedsignaling》,详细阐明了过敏原半胱氨酸蛋白酶通过树突状细胞诱发过敏反应的机理,该研究为研制过敏性疾病疫苗提出了新思路,以第一作者将该论文发表在NatureImmunology(2010,11:608),并被国际著名网站Faculty1000推荐为“必读”文章(Faculty1000是由 2400多位世界顶级的临床专家、学者收集和评价,提供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医学论文信息及发展趋势)。同一时期,唐华博士与人合作发现了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通过作用于pDC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新机制 (NatureImmunology,2008,9:1157);阐述了树突状细胞及其亚群在诱导免疫耐受和Th2反应中的作用及相应机制(NatureImmunology,2010,11:647);与人合作的论文发表在 Nature(2011,24;470:543)、CurrentOpinionofImmunology(2008,20:61)杂志上,系统阐述了树突状细胞及其亚群在调控获得性免疫反应中的作用。999泰山医学院
  令记者很好奇的是为什么唐华博士的研究成果总能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他的回答是:“其实做科研,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一直相信‘天道酬勤’,做科研,勤奋很重要。我觉得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同样可以作为科研成功的经验。‘面向现代化’即做研究要有自己的新颖的研究方向和体系,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做与医学、临床疾病相联系的研究;‘面向世界’即时刻明白自己研究的东西是在与世界顶级实验室和科学家竞争,要有世界眼光;‘面向未来’,就是要有前瞻的意识,因为做科研竞争激烈,风险很大。没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是很难出好东西,二是‘东西’也容易被别人抢先发表。当下决心做了,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最好的,做到极致,否则很浪费时间和精力。”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积极进取 执着探索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2010年12月,唐华博士全职来到泰山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工作。免疫学研究所是我校重要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基地、重点建设基地、对外交流和对外服务的机构。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工作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唐华博士的实验室建设、实验条件改善等方面提供近2000万人民币资金用于实验硬件平台、SPF级动物房和净化实验室的建设。999泰山医学院
  “做科研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培养梯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之初,唐所长从培养梯队着手,根据专业结构特点,力求充分发挥每个科研工作者的长处。“譬如药学院毕业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较强;手术室护士由于平时从事缝合工作多具备责任心强,有耐心、细心的优势。这些我们都可以吸收过来,鼓励他们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并对其多加鼓励。”唐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免疫学研究所以博士为骨干,唐所长亲自为他们确定科研方向、课题,制定计划引导其做实验,帮助他们进行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该所学术梯队人员共有11人,包括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6名,其中博士5名、硕士5名。999泰山医学院
  免疫学研究所建议每位科研人员要保证每周不低于60个小时做科研,每周召开包括实验数据汇报内容的读书报告会,每隔半年召开进展报告会。通过相互交流治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即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999泰山医学院
  在所长唐华博士的带动和影响下,免疫学研究所目前拥有450余平方米的净化工作区和一般实验区,先后投入1200万元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分选型流式细胞仪、X射线生物学辐照仪、活细胞高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冷冻切片机、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全波长多功能荧光化学发光酶联仪和纯水系统等。研究所目前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先后在 Nature、NatureImmunology、Blood、CurrentOpinioninImmunology、PlosOne等本专业高级期刊发表论文,近3年出版著作2部,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999泰山医学院
  唐华博士表示要以泰山医学院一线教师为骨干,以树突状细胞亚群研究为基础,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和肿瘤等免疫相关疾病为目标形成今后自己的研究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并重,近期成果与长期人才培养并重,集中优势力量重点研究关键性科学问题。争取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力争发表更多更高水平的标志性论文和成果。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使泰山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国际化实验室。999泰山医学院
999泰山医学院

记者:张慧中999泰山医学院


版权所有:betway必威登陆网址 (betway.com ) 鲁ICP备19027497号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84号

新闻中心—— 联系电话:(0531)59556723     邮箱:3430542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