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3-08 上一期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著
    S100A6基因干扰对A549肺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南岩东, 姜华, 金发光, 杨拴盈
    2016, 43 (3): 161-166.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1
    摘要( 344) PDF(1123KB) ( 1415)
    目的 探讨S100A6基因干扰对A549肺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S100A6基因RNAi载体,慢病毒转染A549肺腺癌细胞,共分为3组,①空载体对照组:转染不携带S100A6基因RNAi的空载质粒;②阴性对照组:未转染任何质粒;③S100A6 RNA干扰组:携带S100A6基因RNAi的质粒。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S100A6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迁移试验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浸润、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结果 S100A6基因干扰后A549肺腺癌细胞S100A6 mRNA的表达(0.009±0.001)较阴性对照组(0.049±0.005)和空载体对照组(0.030±0.006)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7.56, P=0.000; t=48.21, P=0.000)。S100A6基因干扰后A549肺腺癌细胞S100A6蛋白的表达(0.107±0.002)较阴性对照组(0.341±0.005)和空载体对照组(0.311±0.006)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34, P=0.000; t=27.51, P=0.001)。48 h细胞增殖能力:RNA干扰组(0.230±0.008)较阴性对照组(0.292±0.038)和空载体对照组(0.307±0.013)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31, P=0.003; t=29.42, P=0.001)。细胞浸润能力:RNA干扰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11.40个±1.36个)较阴性对照组(26.80个±1.83个)和空载体对照组(25.80个±1.93个)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44, P=0.001; t=23.17, P=0.005)。细胞周期:RNA干扰组的S期细胞比例(28.26%±0.38%)显著低于空载体对照组(44.73%±0.66%)和阴性对照组(45.15%±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3.69, P=0.000; t=71.55, P=0.000),RNA干扰组的G 2-M期细胞比例(26.99%±0.29%)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3.26%±0.49%)和空载体对照组(12.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31, P=0.000; t=51.39, P=0.000)。RNA干扰组细胞凋亡率(8.90%±0.48%)与阴性对照组(5.84%±0.21%)和空载体对照组(5.99%±0.3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1.34, P=0.000; t=47.27, P=0.000)。结论 S100A6基因参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浸润、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肺腺癌诊断和治疗新的分子靶标。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TRAIL及其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李东亮,李海燕,韩磊,段轶鋆,孙俊宁,张宁,苏文
    2016, 43 (3): 167-170.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2
    摘要( 370) PDF(797KB) ( 1052)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TRAIL-R2和TRAIL-R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9例NSCLC患者与80例正常人血清中TRAIL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NSCLC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TRAIL-R2和TRAIL-R4的表达水平。分析TRAIL、TRAIL-R2、TRAIL-R4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TRAIL在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994.3±293.0)ng/ml∶(1 141.7±266.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29, P=0.00)。TRAIL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 F=2.28, P=0.00)、分化程度( t=5.76, P=0.00)相关。TRAIL-R2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8%(31/42),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0%(42/42)( χ 2=3.88, P=0.05),TRAIL-R2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 χ 2=27.89, P=0.00)、分化程度( χ 2=9.50, P=0.00)相关。TRAIL-R4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0%(34/42) ,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0.0%(21/42) ( χ 2=7.34, P=0.01),TRAIL-R4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 χ 2=17.82, P=0.00)、分化程度( χ 2=4.47, P=0.03)相关。在NSCLC组织中,TRAIL-R4与TRAIL-R2的表达呈负相关( r=-0.67, P=0.01)。结论 在NSCLC中,TRAIL、TRAIL-R2表达减少,TRAIL-R4表达增多,三者可能促进了NSCLC的发生发展,可为NSCLC临床治疗提供靶点。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UBE2D3基因过表达对食管癌细胞迁移增殖及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高孝家,杨慧,吴林,鲁珊,何忠时,王文博,周福祥,周云峰
    2016, 43 (3): 171-176.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3
    摘要( 313) PDF(1543KB) ( 1147)
    目的 构建过表达人泛素交联酶UBE2D3基因的稳定转染食管癌EC109细胞株,并观察过表达后迁移增殖能力及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改变。方法 食管癌EC109细胞株分别转染pEGFP-C1和pEGFP-UBE2D3质粒后,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和过表达组(OE组),并用G418进行筛选构建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实时定量PCR(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验证过表达效率,用划痕试验检测迁移能力,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半抑制浓度(IC 50)法评价对顺铂的敏感性。结果 相对于亲本细胞,NC组UBE2D3 mRNA表达量为1.010±0.590,OE组为2.026±0.898;NC组UBE2D3蛋白表达量为0.923±0.237,OE组为1.520±0.487;NC组UBE2D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亲本细胞EC109相近( t=1.005, P>0.05; t=1.492, P>0.05),OE组较亲本细胞组表达高( t=6.682, P<0.05; t=9.150, P<0.05)。在12 h NC组的迁移距离为(0.161±0.062)mm,OE组为(0.052±0.007)mm ( t=4.370, P<0.05);在24 h NC组的迁移距离为(0.309±0.071)mm,OE组为(0.074±0.012)mm ( t=3.644, P<0.05);在12 h和24 h时OE组相对于NC组的迁移率分别为0.236±0.051和0.241±0.037,OE组迁移能力明显较NC组降低;在第1天时OE组相对于NC组的增殖率为0.713±0.220( t=13.466, P<0.05),第2天为0.848±0.241( t=27.241, P<0.05),第3天为0.742±0.233 ( t=15.107, P<0.05)。使用顺铂处理后,在第1天时OE组的IC 50值相对于NC组为0.356±0.154( t=4.326, P<0.05),第2天为0.445±0.098( t=5.870, P<0.05),第3天为0.481±0.096 ( t=5.009, P<0.05),OE组IC 50值明显低于NC组;给予5 μg/ml顺铂处理后,在第1、2、3天时OE和NC组相对于未使用顺铂处理时的增殖效率均减慢,其中OE组相对于NC组的增殖率分别为0.606±0.283( t=8.872, P<0.05)、0.759±0.089( t=16.771, P<0.05)和0.569±0.574( t=7.885, P<0.05),然而在第1、2、3天时OE组的存活率相对于NC组分别为0.831±0.323( t=24.226, P<0.05)、0.875±0.102( t=33.541, P<0.05)和0.853±0.359( t=28.187, P<0.05),顺铂对OE组抑制效率较NC组增加。结论 食管癌细胞EC109中过表达UBE2D3基因,能够抑制其迁移、增殖,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90例不同部位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分析
    陈丽,汪步海,戴尔珣,葛宜枝,蒋亚齐
    2016, 43 (3): 177-179.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4
    摘要( 395) PDF(637KB) ( 1243)
    目的 探讨颈胸上段食管癌和胸中下段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食管狭窄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治的不同部位食管癌初治患者90例,均行同步放化疗,放疗中位剂量60 Gy,化疗方案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其中,颈胸上段食管癌4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42例,比较两组近期有效率、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食管狭窄情况。结果 随访率为100%,颈胸上段食管癌组和胸中下段食管癌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1.2%、73.8%( χ 2=0.717, P=0.397);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3%、71.8%( χ 2=5.865, P=0.015);1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9.0%( χ 2=4.580, P=0.032);中度及以上程度食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5.6%、29.4%( χ 2=5.360, P=0.021)。两组在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颈胸上段食管癌组在1年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食管狭窄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胸中下段食管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胸上段食管癌疗效较胸中下段食管癌好,但颈胸上段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程度较胸中下段食管癌重。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Hepcidin、BMP6和HJV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蓉,陆晔,程旭,严敏,潘湘涛
    2016, 43 (3): 180-183.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5
    摘要( 323) PDF(846KB) ( 1004)
    目的 研究与铁代谢相关的铁调素(Hepcidin)、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调节蛋白(HJV)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患者Hepcidin、BMP6和HJV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Hepcidi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13.3%∶56.5%, χ 2=8.99, P<0.01),而BMP6和HJV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40.3%, χ 2=1.89, P>0.05;93.3%∶83.9%, χ 2=0.88, P>0.05)。Hepcidin的表达与T分期相关( χ 2=6.98, P=0.02),而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贫血均无关。BMP6和HJV的表达则与T分期、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贫血均无关。Hepcidin与BMP6、HJV的表达均无关( r=0.13, P>0.05; r=0.15, 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Hepcidin高表达,且与患者的T分期相关,可以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BMP6和HJV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CD147和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周萍,付勇,高文华,卢宁
    2016, 43 (3): 184-187.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6
    摘要( 352) PDF(1060KB) ( 1266)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胃癌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和EGFR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CD147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49/63)和42.9%(27/63),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5.0%和0( χ 2=27.851, P=0.000; χ 2=23.233, P=0.000)。在胃癌组织中,CD147和EGFR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 χ 2=5.992, P=0.014; χ 2=13.148, P=0.000)、TNM分期( χ 2=8.481, P=0.004; χ 2=14.589, P=0.000)、淋巴结转移( χ 2=5.270, P=0.022; χ 2=20.261, P=0.000)和患者预后( χ 2=5.606, P=0.018; χ 2=4.982, P=0.026)密切相关;CD147表达还与Ki-67增殖指数( χ 2=10.481, P=0.001)相关。CD147与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 r=0.309, P=0.014)。结论 CD147和EGFR表达与胃癌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CD147和EGFR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黄立勇,潘杰,沈徐宁,蒋红钢
    2016, 43 (3): 188-192.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7
    摘要( 328) PDF(792KB) ( 879)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4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1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IRT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较正常组织高,其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2.488(3.447)、1.563(2.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04, P<0.05)。SIRT1蛋白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32/45)和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787, P=0.029)。且SIRT1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RT-QPCR: Z=-2.160, P=0.031;IHC: P=0.043)、肿瘤分期(RT-QPCR: Z=-2.411, P=0.016;IHC: P=0.008)相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可能相关(RT-QPCR: χ 2=10.864, P=0.004;IHC: P=0.322),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浸润深度、肿瘤部位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SIRT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其可能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IL-10和IL-1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云涛,曾贵林,黎斌,薛志红,曾守群
    2016, 43 (3): 193-197.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8
    摘要( 486) PDF(880KB) ( 108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IL-18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08例(68例CIN、40例宫颈癌)患者的血液及临床组织标本,其中浸润性宫颈鳞状细胞癌(SCC)40例,CINⅠ期25例,CINⅡ~Ⅲ期43例,同时收集正常女性宫颈组织2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0和IL-18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宫颈组织中IL-10和IL-18的表达,第2代杂交捕获检测宫颈涂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的表达情况,分析IL-10和IL-18表达与临床预后及HPV的关系。结果 IL-10和IL-18在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分别为(212.75±62.09)、(187.84±81.03)pg/ml,IL-10在CINⅠ期、CINⅡ~Ⅲ期、S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为(324.71±75.87)、(397.43±68.56)、(482.77±104.05)pg/ml;IL-18在CINⅠ期、CINⅡ~Ⅲ期、S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别为(305.53±64.08)、(392.74±87.38)、(499.86±92.0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7.657, P=0.001; F=13.309, P=0.003)。IL-10在正常对照组、CINⅠ期、CINⅡ~Ⅲ期、SCC患者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9±0.01、3.24±0.68、7.32±0.99、13.24±1.03;IL-18在正常对照组、CINⅠ期、CINⅡ~Ⅲ期、SCC患者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01、2.02±0.84、7.01±1.59、14.38±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21.694, P=0.000; F=19.912, P=0.001)。IL-10、IL-18的表达与HPV的感染呈正相关( r=0.696, P=0.001; r=0.852, P=0.001)。高表达IL10的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为9.74个月,较低表达者(24.47个月)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3, P=0.001);高表达IL-18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32个月,较低表达者(22.88个月)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7.457, P=0.006)。结论 IL-10和IL-18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血清、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作为早期预测宫颈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综述
    血浆D-二聚体在肿瘤中的应用
    刘春红,李静
    2016, 43 (3): 198-200.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09
    摘要( 491) PDF(634KB) ( 1600)
    D-二聚体是机体纤溶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降解产物,能够反映机体的纤溶活性。研究显示,在肿瘤患者中,血液呈高凝状态,机体的血液状态直接反映患者病情,D-二聚体在评估肿瘤患者的病情、评价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中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靶区及危及器官的体积和剂量变化
    满宪凤,范廷勇
    2016, 43 (3): 201-203.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0
    摘要( 390) PDF(637KB) ( 1255)
    目前调强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在6~7周的疗程中,临床大部分医师均使用初始制定的放疗计划。研究表明,由于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的缩小以及体质量下降导致的正常组织和体表轮廓的收缩,这些有意义的变化将影响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从而影响部分患者的治疗疗效。鼻咽癌调强放疗期间复位并进行靶区修改很有必要。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拮抗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俞云芳,葛明华
    2016, 43 (3): 204-206.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1
    摘要( 340) PDF(638KB) ( 1337)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多数,后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术后碘放射性同位素( 131I)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等。1 31I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一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因钠-碘转运体基因、BRAF基因、双链复合蛋白8、微小RNA、细胞角蛋白19等基因的改变而降低或丧失对 131I的摄取能力。这些基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尤为重要,可作为肿瘤治疗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王亮,吴长华,邹淑娟,陈万军
    2016, 43 (3): 207-209.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2
    摘要( 537) PDF(632KB) ( 2289)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恶性程度低、进展缓慢、病程长、预后好等生物学特点,但易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被膜受累/腺外侵犯、多灶性、中央区转移淋巴结数量等因素相关。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确定及其适应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
    刘小玲,李文辉,常莉,夏耀雄
    2016, 43 (3): 210-212.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3
    摘要( 441) PDF(635KB) ( 1959)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他莫昔芬、阿那曲唑和卵巢功能抑制剂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最常用药物,针对患者疾病分期和绝经状态的不同,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不同。内分泌治疗被证实有很好的疗效的同时,也被证实会产生耐药,mTOR抑制剂、CDK4/6抑制剂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将为内分泌治疗耐药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育龄期乳腺癌辅助治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陈海龙,张晖
    2016, 43 (3): 213-215.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4
    摘要( 254) PDF(633KB) ( 1359)
    育龄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往往会影响患者的卵巢功能。辅助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害巨大,他莫昔芬(TAM)的损害程度尚不明确,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对卵巢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在辅助治疗中,综合权衡利弊,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方案,是未来乳腺癌治疗的方向。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靶向药物和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现状
    王小磊,安琳,刘德泽
    2016, 43 (3): 216-219.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5
    摘要( 280) PDF(645KB) ( 1429)
    全脑放疗延长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已成为其标准治疗方法。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是传统意义上的肿瘤治疗观念的一个重大革新,且具有服药方便,起效快,可同时改善颅内及颅外肿瘤病灶,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等优点,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更优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胃癌相关长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丁志丽,袁爱华,陈维,施雪松,曹红勇
    2016, 43 (3): 220-222.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6
    摘要( 336) PDF(635KB) ( 1463)
    长非编码RNA(lncR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上调的H19、HOTAIR、TINCR、LINC00152及下调的MEG3、GAS5、LET、AA174084等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深入研究lncRNA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有望为胃癌的诊治提供新的契机。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胰腺癌患者的免疫状态
    刘凤华,唐勇
    2016, 43 (3): 223-225.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7
    摘要( 487) PDF(638KB) ( 1556)
    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患者的全身和肿瘤局部免疫状态均发生了改变,致使肿瘤逃脱机体免疫。这种机制包括全身和肿瘤局部抑制免疫细胞的诱导和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全身免疫状态的改变包括免疫抑制细胞的出现,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改变,自然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功能的抑制等;肿瘤局部免疫状态表现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功能的缺失、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等。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RNA结合蛋白Musashi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丁博月,韩春,高超
    2016, 43 (3): 226-228.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8
    摘要( 321) PDF(633KB) ( 1368)
    Musashi1(Msi1)是一种进化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同时它是肠道、神经等多种组织中的干细胞标志物,对于维持自我更新与分化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si1在多种肿瘤组织尤其是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增殖、凋亡等过程,逐渐成为多种癌变的关键调节剂,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大肠癌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乐亚朋,孔令斌
    2016, 43 (3): 229-231.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19
    摘要( 378) PDF(634KB) ( 1760)
    大肠癌早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大肠癌,遏制其进一步发展,延长预期寿命。其筛查方法主要包括粪便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筛查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粪便检查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筛查方式。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宫颈癌筛查研究进展
    王超,杨宏英
    2016, 43 (3): 232-235.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20
    摘要( 391) PDF(646KB) ( 2089)
    随着宫颈癌发病病因的阐明,早期规范、有效的筛查可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目前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有巴氏涂片法、醋酸肉眼观察法(VIA)和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LI)、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等方法。不同地区及国家的因经济发展不平衡,采取的筛查技术、策略均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膀胱癌的靶向药物治疗
    赵宁,张新伟
    2016, 43 (3): 236-238. DOI:10.3760/cma.j.issn.1673422X.2016.03.021
    摘要( 1105) PDF(636KB) ( 2346)
    全身化疗是能够改善膀胱癌生存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疗效有限,因此靶向药物治疗在膀胱癌中的应用逐渐引人关注。目前针对膀胱癌的靶向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舒尼替尼、吉非替尼、依维莫司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抑制剂,其为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病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