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布瓦西坦抗癫痫机制
    戚孟琪, 吕玉芹, 高蕾, 张敬军
    2023, 44(6): 401-407.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01
    摘要( ) PDF(517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探究布瓦西坦抗癫痫关键靶基因,并对其抗癫痫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旨在为癫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Drugbank数据库获取布瓦西坦靶基因;利用MAGMA软件验证靶基因与GWAS数据遗传信号富集分析;经R语言超几何分布分析布瓦西坦靶基因与癫痫单基因突变相关风险基因的共享基因;从文献检索中获取单细胞测序数据后,利用R语言EWCE包分析布瓦西坦靶基因及单细胞测序数据,获取布瓦西坦靶基因富集神经细胞类型;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布瓦西坦GO及KEGG富集分析,探究布瓦西坦抗痫的分子机制。结果通过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19个布瓦西坦靶基因。布瓦西坦靶基因与癫痫GWAS数据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单基因突变所致癫痫风险基因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共享基因,且主要为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布瓦西坦的靶基因显著富集于中型多棘神经元,其靶基因功能分别富集于电压门控钠通道复合物等细胞组分、钠离子跨膜转运等生物学过程、电压门控钠通道激活等分子学功能,信号转导通路则显著富集于细胞色素P450代谢。结论布瓦西坦可能通过调节中型多棘神经元中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相关靶基因发挥其抗痫作用。

    腈水解酶及其镜像突变体与3‐取代戊二腈底物结合模型的研究
    李一新, 解英培, 武小楚, 赵凡, 赵乐乐, 高蕾, 田歌
    2023, 44(6): 408-413.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02
    摘要( ) HTML( ) PDF(3436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探析底物3‐取代戊二腈在酶活性中心的结合模式。方法采用分子对接方法,选取4种3‐取代戊二腈底物分别与腈水解酶(SsNIT)及其突变体进行分子对接,并对酶‐底物结合模型进行分析。结果3‐取代戊二腈底物与腈水解酶突变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其突变体‐底物复合物的结合构象更稳定。4种底物分子中,带有芳香环取代基的底物分子与酶活性中心形成较强的π‐π相互作用,芳香型底物‐酶复合物结合能力最强,构型最稳定。结论SsNIT及其突变体与不同底物小分子的结合模式存在差异,底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酶底物选择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SsNIT催化不同底物去对称性水解的机理及选择性差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临床研究
    小剂量瑞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张义伟, 周航纬, 戚凯凯, 张文生
    2023, 44(6): 414-419.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03
    摘要( ) HTML( ) PDF(545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期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5月于betway必威登陆网址 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气管插管鼻内镜手术的60例成年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瑞芬太尼组[麻醉苏醒期微量泵注瑞芬太尼0.05 μg/(kg·min),n= 30];生理盐水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 30)。术毕患者均送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继续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由同一位麻醉医师监测患者苏醒,并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表(sedation-agitation scale, SAS)对患者进行评估,当SAS ≥ 5分时判定该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瑞芬太尼组增大泵速至0.1 μg/(kg·min)继续泵注,直至躁动消失;生理盐水组开始给予瑞芬太尼0.05 μg/(kg·min)持续泵注,直至躁动消失。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继续观察,满足出室标准后,送回病房。比较两组患者入PACU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患者咳嗽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拔管后不良反应;SAS及EA发生率;中重度EA发生时瑞芬太尼的追加泵注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EA发生率较生理盐水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3.067,P< 0.001)。瑞芬太尼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16,P< 0.001)。瑞芬太尼组PA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35,P< 0.001),拔管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92,P< 0.001)。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5 min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瑞芬太尼组及生理盐水组发生中重度躁动后追加泵注瑞芬太尼时间及追加使用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497,P< 0.001;t= -3.049,P =0.014)。结论麻醉苏醒期小剂量泵注瑞芬太尼[0.05 μg/(kg·min)]可以明显降低EA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导致苏醒延迟,不会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基于泪膜稳定性、屈光度探究小儿斜视治疗中改良Parks切口的应用价值
    赵艳霞, 吕园园
    2023, 44(6): 420-423.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04
    摘要( ) HTML( ) PDF(436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小儿斜视治疗中改良Parks切口对患儿泪膜稳定性、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斜视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与改良Parks组(41例,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儿泪膜稳定性相关指标、球镜及柱镜屈光度,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Parks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7 d改良Parks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 BUT)显著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 of cornea, F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改良Parks组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改良Parks组结膜肿胀、感染、干眼症、不适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改良Parks切口用于小儿斜视手术治疗中可减轻对患儿屈光度的影响,保持泪膜稳定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韩梦琦, 朱文鹏, 邹云飞
    2023, 44(6): 424-429.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05
    摘要( ) HTML( ) PDF(1349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研究1990—2019年中国居民肺疾病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 APC)模型探讨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9年,中国COPD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 = 4.1%,P< 0.05],男性和女性年平均变化率分别为3.6%、4.7%; 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COPD的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男性RR值为0.06~29.33;女性RR值为0.07~31.35);死亡风险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降低(男性RR值为1.17~0.78;女性RR值为1.46~0.63);死亡风险随着年代的增加而降低(男性RR值为:3.75~0.15;女性RR值为:3.28~0.18)。结论1990—2019年中国COPD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龄越大、出生越早的人群其死亡风险越高,需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护,降低我国COPD负担。

    1990—2019年中国抑郁症发病趋势的Joinpoint回归与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郭浩阳, 汪伟, 季新灿, 陶梦君, 袁慧
    2023, 44(6): 430-436.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06
    摘要( ) HTML( ) PDF(2699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抑郁症的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产生的影响。方法整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 GBD 2019)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0 ~ 94岁人群抑郁症发病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抑郁症标化发病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抑郁症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9年中国居民抑郁症的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高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女性抑郁症标化发病率在1990—2019年平均每年下降0.64%[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 = -0.64%,P< 0.001)];男性抑郁症标化发病率在1990—2019年平均每年下降0.26%(AAPC = -0.26%,P= 0.008)。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抑郁症发病风险总体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随时期的推移变化趋势不明显;随队列的推移总体为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居民抑郁症的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关注老年人群,制定卫生政策,以减轻社会负担及促进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

    病例报告
    综述
    高级别脑胶质瘤的内科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
    陈然, 高翔, 张树才, 马丽
    2023, 44(6): 444-451.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09
    摘要( ) HTML( ) PDF(527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高级别脑胶质瘤因其术后复发率高、辅助治疗疗效差,并且能直接影响认知功能等特点,导致预后较差,对患者危害巨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该领域中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策略过程中,其异质性高、侵袭性强及血脑屏障限制的特点成了最主要的障碍。当下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仍然是先通过手术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胶质瘤病灶,术后辅以内科治疗或者联合放射治疗。然而,在手术及放疗等局部治疗后仍高概率复发的大背景下,内科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分子材料工程学、基因测序技术及肿瘤免疫学等多学科共同发展,一系列新的、前景广阔、极具潜力的内科诊疗技术涌现出来。对目前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进展及未来展望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将对实施更深层次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微小RNA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蒋鲁杰, 王燕, 邓仰欣, 曹铭锋
    2023, 44(6): 452-456.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10
    摘要( ) HTML( ) PDF(519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显著降低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预期寿命。目前临床应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to-creatinine ratio, UACR)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进行诊断DKD,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小RNA (miRNA)在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疾病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DKD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作用,且在DKD发病早期可有异常表达。本文旨在综述DKD早期表达miRNA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探讨miRNA作为DKD早期检测生物标志物的可能,为DKD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其进展提供新思路。

    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黄翘路, 黄冉冉, 李朝蕙, 姜兴岳, 张国伟
    2023, 44(6): 457-460.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11
    摘要( ) HTML( ) PDF(449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广泛应用,以肺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 GGN)为早期特征的肺癌越来越多。早期肺癌的诊治,尤其是高危肺GGN的定性诊断,是目前患者、临床医师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临床上围绕肺GGN的检查技术有了较大进展,本文回顾总结对比了X线、CT、PET成像及MRI技术在肺GGN诊断中的优缺点及相应的肺GGN良恶性影像学特征,发现肺CT检查技术是高危肺GGN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种CT检查技术的搭配使用可以明显提高高危肺GGN的检出率并明确诊断。

    外泌体非编码RN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司贵米, 山长平
    2023, 44(6): 461-465.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12
    摘要( ) HTML( ) PDF(525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女性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是一种侵袭性的BC类型,当前治疗手段、疗效有限。外泌体是具有特定生物标志物的细胞外囊泡,其中的非编码RNA 是促进乳腺癌进展及影响化疗敏感性的主要成分。外泌体非编码RNA可以通过相关基因激活、促进血管生成及生长、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免疫逃逸、侵袭转移、定植及自噬作用等方式,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进展;并通过药物外排/失活、促进癌细胞增殖及存活、DNA损伤修复、EMT和干细胞样特性等作用促进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外泌体非编码RNA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在TNBC监测、治疗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外泌体非编码RNA在TNBC进展、耐药及诊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Keap1/Nrf2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任巧雅, 李琳, 马虎
    2023, 44(6): 466-471.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13
    摘要( ) HTML( ) PDF(488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是细胞抗氧化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其活性由负性调节蛋白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lch-like-ECH-associated protein 1, Keap1)精确调控。Nrf2的抗氧化作用通过与氧化还原敏感蛋白Keap1的相互作用而被抑制。Keap1/Nrf2转录活性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Keap1/Nrf2轴已成为细胞内稳态最重要的调节因子,在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Nrf2还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抗氧化应激而介导耐药。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Keap1/Nrf2突变与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的抵抗有关,对免疫治疗的影响暂未明确。基于Nrf2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的双重作用,靶向干预Nrf2或许可早期预防高危人群肿瘤的发生,还可增强抗肿瘤治疗效应。本文综述了Keap1/Nrf2通路改变在NSCLC临床研究中的进展,提示监测Keap1/Nrf2通路的改变可能是预测临床预后和治疗抵抗的重要策略之一。

    肺栓塞继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最新进展
    王小飞, 管凤仙, 刘帅, 管清龙
    2023, 44(6): 472-476.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14
    摘要( ) HTML( ) PDF(451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是一种肺动脉压力超过正常值的肺血管疾病,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发生血栓不溶解是继发CTEPH的主要原因,而细胞代谢、免疫炎症反应及基因突变等因素诱导了肺动脉的重塑。对于易PE继发CTEPH的患者,发现BMPR2突变及转录因子FoxO1变化对肺动脉重塑也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重要失调通路有TGF‐β和PI3K,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他通路,充分了解导致CTEPH的过程。本文总结了既往关于CTEPH相关的文献,对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进行表述,为寻找CTEPH的个体化治疗需要的靶点提供参考。

    IgG4相关胸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郭青, 任玥, 郭加专, 蒋胜华
    2023, 44(6): 477-480.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3.06.015
    摘要( ) HTML( ) PDF(433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免疫球蛋白G4(recombinant immunoglobulin, IgG4)相关胸膜疾病是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 IgG4‐RD)主要累及胸膜的病变,可单发或同时累及胸膜外的组织、器官。IgG4相关胸膜疾病的主要特征为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其临床诊断困难,PET-CT、电子胸腔镜的临床应用,提高了IgG4相关胸膜疾病的诊断率。糖皮质激素是IgG4相关胸膜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就IgG4相关胸膜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