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两年内|三年内|全部|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中国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指南(2021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2): 65-72.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10831-00010
    摘要1162 HTML370 PDF(pc)(6648KB)( 1185 收藏
    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2.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22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11): 641-657.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1011-00129
    摘要757 HTML269 PDF(pc)(2785KB)( 878 收藏
    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3.中国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放射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3, 50 (3): 129-137.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30217-00027
    摘要320 HTML49 PDF(pc)(4432KB)( 821 收藏
    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4.阿维菌素类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丽薇, 梁洪生, 杜松林, 陈志豪, 王晴, 高爱丽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6): 353-356.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321-00067
    摘要252 HTML16 PDF(pc)(745KB)( 388 收藏

    阿维菌素类药物能够影响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和自噬的诱导、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以及肿瘤干细胞等。阿维菌素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可单独给药,也可联合化疗药物一起使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进一步探索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抗肿瘤机制,可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5.肿瘤微环境中乳酸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
    张子叔, 乌新林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6): 349-352.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330-00066
    摘要793 HTML244 PDF(pc)(716KB)( 347 收藏

    乳酸作为肿瘤微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代谢物,主要由进行有氧糖酵解的肿瘤细胞产生。乳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不仅可作为底物为肿瘤细胞供能,还可作为信号分子激活多种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以及免疫逃逸。深入研究乳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进展,有利于寻找治疗肿瘤的药物作用靶点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6.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引起铁死亡的作用机制
    曾艳, 罗盼, 王子琪, 吴伟莉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3): 173-176.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10922-00029
    摘要215 HTML24 PDF(pc)(2960KB)( 344 收藏

    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活性氧驱动的铁依赖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临床药物如青蒿素衍生物、伊曲康唑、柳氮磺胺吡啶、葫芦素B、紫杉醇、双硫仑/铜等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头颈部肿瘤铁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对临床常用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诱导铁死亡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可为头颈部肿瘤铁死亡的靶点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7.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23年版)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4, 51 (1): 1-20.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31221-00001
    摘要383 HTML89 PDF(pc)(2788KB)( 341 收藏
    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8.人工智能在肿瘤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严丹方, 王立宏, 叶红星, 严森祥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3): 168-172.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104-00028
    摘要565 HTML34 PDF(pc)(3982KB)( 289 收藏

    人工智能是一种使用计算机算法来复制或模拟人类的行为,使机器拥有和人类相似的能力。随着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放疗的各个阶段均有巨大应用价值。图像分割是人工智能靶区勾画的前提,常用的应用于临床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深度学习和基于图谱库的自动分割方法。人工智能勾画危及器官技术较成熟,可显著缩短勾画时间,提高效率;勾画肿瘤靶区初有成就,在精确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技术使放疗靶区勾画越来越高效,一致性、重复性均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9.lncRNA、circRNA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
    张俊鹏, 于燕燕, 李宝生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3): 185-189.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104-00032
    摘要236 HTML31 PDF(pc)(3732KB)( 284 收藏

    长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是两类重要的非编码RNA,可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lncRNA、circRNA不仅能够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放化疗预后情况,还可以通过竞争性内源RNA机制、调控PI3K/Akt/mTO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DNA及蛋白质修饰、调节细胞周期等多种途径影响ESCC放化疗敏感性。对lncRNA、circRNA调控ESCC放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筛选患者人群,提高ESCC患者放化疗效果。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0.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放疗进展
    纪环, 周菊英, 马辰莺, 徐晓婷, 秦颂兵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3): 181-184.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104-00031
    摘要275 HTML41 PDF(pc)(3008KB)( 266 收藏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且预后差。化疗、手术对其治疗效果有限。放疗作为标准治疗方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单纯放疗包括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以及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随着放疗的不断发展以及基因测序的进步,放疗现已与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药物联合应用在NSCLC脑转移的治疗中,可改善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李宁, 张玢琪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2): 125-128.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10813-00021
    摘要231 HTML16 PDF(pc)(3692KB)( 251 收藏

    大约30%的原发子宫内膜癌(EC)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高突变(MSI-H)型,13%~30%的复发性EC为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型。鉴于EC中存在免疫失调,免疫检查点阻断(ICB)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既可用作单一疗法,也可与细胞毒化疗、其他免疫疗法或靶向治疗联合使用。在MSI-H型或dMMR型晚期EC中,PD-1抑制剂多塔利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的缓解率分别为49%和57%,而PD-L1抑制剂阿维鲁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缓解率分别为27%和43%。在微卫星稳定(MSS)型或PD-L1阳性的晚期EC中,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多塔利单抗以及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阿维鲁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均有一定程度的抑癌活性,缓解率为3%~23%。基于一项Ⅰb/Ⅱ期研究得到的实质性成果,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9年加速批准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非MSI-H型或非dMMR型、治疗后进展的晚期EC。尽管目前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但深入理解疾病缓解和耐药的分子及免疫学驱动因素对优化下一代EC治疗研究的设计至关重要。

    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2.二甲双胍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宁婷婷, 胡钦勇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5): 292-295.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228-00054
    摘要280 HTML30 PDF(pc)(730KB)( 215 收藏

    近几十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开创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时代。尽管ICI疗效显著,但仍有较多患者无法从单独的免疫治疗中获益。联合治疗是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方向。二甲双胍可以增强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自然杀伤细胞激活和调节免疫检查点表达等。大量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正在探索ICI与二甲双胍联合在不同肿瘤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3.血清炎性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预测价值
    罗宏, 殷红, 胡广越, 陶红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3): 177-180.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11115-00030
    摘要226 HTML35 PDF(pc)(3005KB)( 214 收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延长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还能对肿瘤实现持久应答。然而,ICI的疗效在不同类型NSCLC患者中存在显著异质性,目前仍缺乏普遍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ICI治疗的获益情况。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血清中多种炎性标志物也成为反映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如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这些炎性标志物简单易得,与多种实体肿瘤的预后相关。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4.生物标志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雷艳, 张革红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12): 739-744.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816-00145
    摘要299 HTML32 PDF(pc)(819KB)( 211 收藏

    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彻底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程序性死亡配体-1、肿瘤突变负荷对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已得到充分证明,但其无法避免肿瘤异质性、检测方法及判读标准不一致等问题。研究发现一些新型生物标志物与免疫治疗疗效相关,如基因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驱动基因突变、外周血常规生物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等。进一步研究肿瘤组织和外周血的生物标志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预测价值,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5.金松双黄酮联合CX-4945通过Notch1通路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机制研究
    连海伟, 杨烁锐, 刘仁忠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6): 321-326.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118-00061
    摘要519 HTML37 PDF(pc)(1291KB)( 207 收藏
    目的探究金松双黄酮联合CK2抑制剂CX-4945对脑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脑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分别用0.01、0.10、1.00、10.00、100.00 μmol/L浓度的金松双黄酮处理U87细胞;用1.25、2.50、5.00、10.00、20.00 μmol/L浓度的CX-4945处理U87细胞。将U87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金松双黄酮组(100.00 μmol/L金松双黄酮)、CX-4945组(5.00 μmol/L CX-4945)、金松双黄酮联合CX-4945组(100.00 μmol/L金松双黄酮+5.00 μmol/L CX-4945)。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Caspase3/7活力检测法和Annexin Ⅴ/ 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100.00 μmol/L金松双黄酮处理U87细胞后Notch1通路相关蛋白ICN1、HES1和DLL3表达情况。 结果0、0.01、0.10、1.00、10.00、100.00 μmol/L浓度的金松双黄酮处理U87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6.30)%、(112.02±7.63)%、(140.84±6.73)%、(113.92±7.92)%、(102.60±7.12)%、(73.16±2.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55.21, P<0.001);0 μmol/L与0.01、0.10、1.00、100.00 μmol/L浓度时的细胞存活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9; P<0.001; P=0.003; P<0.001)。100.00 μmol/L浓度时的金松双黄酮可抑制U87细胞活性,而其他浓度则表现为U87细胞活性的增强或无明显作用。0、1.25、2.50、5.00、10.00、20.00 μmol/L浓度的CX-4945处理U87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5.53)%、(108.70±10.24)%、(93.14±2.82)%、(81.46±4.92)%、(56.92±3.99)%、(31.24±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35.18, P<0.001);0 μmol/L与1.25、5.00、10.00、20.00 μmol/L浓度时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2; P<0.001; P<0.001; P<0.001)。低浓度(1.25 μmol/L)的CX-4945对U87细胞活性表现为增强,较高浓度(5.00、10.00、20.00 μmol/L)时表现为抑制。对照组、金松双黄酮组、CX-4945组及金松双黄酮联合CX-4945组U87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0.00±5.53)%、(71.96±2.10)%、(77.66±4.12)%、(42.56±4.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60.56, P<0.001);对照组与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金松双黄酮联合CX4945处理组与金松双黄酮组、CX-4945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上述4组U87细胞的Caspase3/7活力分别为2.34±0.47、4.02±0.22、3.67±0.32、5.85±0.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55.80, P<0.001);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40±0.10)%、(17.37±0.57)%、(3.00±0.66)%、(33.47±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 822.18,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与各处理组的Caspase3/7活力、细胞凋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 P<0.001; P<0.001, P=0.001, P<0.001);金松双黄酮联合CX4945组与金松双黄酮组、CX-4945组的Caspase3/7活力、细胞凋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100.00 μmol/L金松双黄酮处理U87细胞后Notch1通路相关蛋白ICN1(0.55±0.07 vs.1.01±0.09)、HES1(0.66±0.08 vs.1.00±0.06)和DLL3(0.74±0.04 vs.1.01±0.09)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5.94, P=0.004; t=5.15, P=0.007; t=4.00, P=0.016)。 结论金松双黄酮可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通路,与CK2抑制剂CX-4945协同抑制胶质母细胞瘤U8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6.第51卷第9期封面和目录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4, 51 (9): 0-0.
    摘要45 PDF(pc)(3150KB)( 207 收藏
    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7.氧化应激在胶质瘤放化疗敏感性中的研究进展
    肖楠, 孙鹏飞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6): 357-361.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309-00068
    摘要273 HTML20 PDF(pc)(732KB)( 206 收藏

    氧化应激后神经胶质瘤细胞中活性氧大量产生并累积,为避免发生细胞功能障碍,胶质瘤细胞可在DNA损伤修复、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修饰等生物过程中做出适应性反应,产生放化疗抵抗。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谷胱甘肽、微小RNA作为关键调控因子,其表达可调控活性氧水平、改变胶质瘤氧化应激状态、影响放化疗敏感性。深入了解氧化应激与胶质瘤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可为胶质瘤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8.表观遗传修饰对肿瘤PD-L1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
    王悦, 呼群, 侯英伟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6): 345-348.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20323-00065
    摘要278 HTML26 PDF(pc)(752KB)( 205 收藏

    肿瘤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引起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也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PD-L1表达受多种机制调控,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修饰可通过调控PD-L1的表达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和产生耐药。明确其调控机制可为肿瘤临床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19.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对二线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盛晓安, 汪超, 肖鑫, 童斯浩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3): 134-139.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10115-00023
    摘要330 HTML56 PDF(pc)(4122KB)( 205 收藏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联合化疗对二线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顺铂+安罗替尼治疗。比较两组肿瘤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变化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ORR分别为5.56%(2/36)、18.18%(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P=0.174);对照组、观察组DCR分别为58.33%(21/36)、81.82%(36/44),观察组D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P=0.02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4.0个月、6.0个月,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7,P<0.001);两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3.0个月、14.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212)。治疗2个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21.72±5.42)ng/Lvs. (36.97±7.53)ng/L,t=14.13,P<0.001;(16.61±4.14)ng/Lvs. (38.85±8.61)ng/L,t=23.09,P<0.001]、CEA[(4.91±1.58)ng/mlvs. (6.62±2.84)ng/ml,t=4.64,P<0.001;(3.07±1.32)ng/mlvs. (7.08±3.31)ng/ml,t=11.50,P<0.001]、CA199[(16.83±5.23)U/mlvs. (20.95±7.94)U/ml;t=3.75,P<0.001;(13.37±5.85)U/mlvs. (21.66±8.72)U/ml,t=7.55,P<0.00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CEA、CA19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78,P<0.001;t=5.68,P<0.001;t=2.76,P=0.007)。观察组血压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11/44)vs. 2.78%(1/36),χ2=7.67,P=0.006]。结论培美曲塞+顺铂+安罗替尼方案用于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治疗,可提高DCR、延长患者PFS,改善血清肿瘤相关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可控。

    图表|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
    20.CDK4/6抑制剂通过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的机制研究进展
    吴家宜, 陈柯羽, 邵喜英, 王晓稼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 49 (6): 362-365. DOI:10.3760/cma.j.cn371439-20211215-00069
    摘要274 HTML24 PDF(pc)(741KB)( 204 收藏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能够通过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微环境促进抗肿瘤免疫,如提高肿瘤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蛋白表达、增强T细胞活化和抗原呈递、改变T细胞亚群比例、诱导淋巴细胞浸润等。免疫微环境的变化与肿瘤进展关系密切,但其机制极其复杂。探讨CDK4/6抑制剂影响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可为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多维度评价|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