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能降低预期生存率。HC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且现有治疗疗效有限,尤其对于临床分级II度及以上的HC,疗效欠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其低免疫原性及强大的组织修复能力,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显示出较大的应用前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HC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目的构建细胞骨架蛋白OBSCN基因过表达和敲除的稳转细胞系,初步探究OBSCN突变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qPCR技术确定HepG2肝癌细胞有无OBSCN本底表达,慢病毒感染HepG2细胞构建过表达细胞系;Crispr cas9技术构建敲除细胞系;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敲除及过表达细胞Obscurin蛋白表达量,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探究OBSCN突变细胞株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qPCR验证HepG2细胞无OBSCN本底表达,慢病毒感染得到HepG2 H21157过表达稳转细胞系和HepG2 GL119对照空载体稳转细胞系;菌落PCR、质粒PCR以及基因测序结果验证敲除重组质粒reOBSCN构建成功,转染得到OBSCN敲除的HepG2 OBSCN KO稳转细胞系和对照空载体HepG2 ecas稳转细胞系;Western blot技术验证OBSCN敲除及过表达细胞系构建成功;CCK-8法结果显示OBSCN过表达加快了HepG2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OBSCN基因的敲除可以减慢HepG2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Transwell小室法得到HepG2 H21157、HepG2 GL119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50.30 ± 14.95、136.50 ± 15.02,HepG2 OBSCN KO、HepG2 ecas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12.70 ± 20.30、147.8 ± 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OBSCN基因的过表达会加快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OBSCN基因的敲除会减慢HepG2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目的氢气辅助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通过前瞻性分析,选取60例AD患者随机分为外用药物组(0.03%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和氢气干预组(氢气治疗联合上述外用药物)。治疗4周后,通过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评分(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 SCORAD)、儿童皮肤病学生活质量指数(children’s 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CDLQI)评分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等血液指标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并通过监测肝、肾功能水平评估安全性。结果氢气干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CORAD评分[(18.86 ± 8.16)vs(37.42 ± 10.40)分]、CDLQI评分[(6.76 ± 3.26)vs(15.14 ± 3.77)分]、血清总IgE[(268.00 ± 93.98)vs(443.63 ± 144.43)IU/mL]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氢气干预组较外用药物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51.70%vs25.00%)、CDLQI评分[(6.76 ± 3.26)vs(12.64 ± 3.61)分]、血清总IgE水平[(268.00 ± 93.98)vs(318.17 ± 89.84)IU/mL]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水平均未见异常,安全性好。结论AD患者经氢气联合外用药物治疗后,总体治疗有效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血清总IgE水平较外用药物组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高,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老年人血清亚精胺(spermidine,SPD)含量水平。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量表得分、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进行1∶1匹配病例组(轻度认知障碍者)与对照组(认知功能正常者),分析血清SPD含量的分布及组间SPD水平差异。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8对,平均年龄为(73.07 ± 5.72)岁,其中男性12对(42.9%),女性16对(57.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oCA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照组血清SPD含量54.6(51.8,60.5)ng/mL,高于病例组血清SPD含量29.5(26.0,34.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血清SPD含量与MoCA得分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s= 0.751,P< 0.001)。结论老年人的MoCA得分与其血清SPD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MCI老年人血清SPD水平较低,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PD水平可有助于早期MCI的发现与诊断,并需要进一步研究可能的干预措施,如通过摄入高多胺食物或外源性SPD补充剂提高血清SPD水平是否可预防或延缓MCI及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女性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 N-糖基(IgG N-糖基)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之间的关系,为后续SLE联合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确诊及住院的341例SLE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提取纯化血浆IgG,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IgG N-糖基水平。IgG N-糖基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关联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RDW高水平组中的半乳糖基化及唾液酸化水平显著低于RDW低水平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P12、GP14、GP18与GP23为RDW升高的保护因素,高水平的GP4与GP8为RDW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SLE女性患者IgG N-糖基与RDW存在关联性,异常的IgG N-糖基化可能是影响RDW水平升高的因素,为后续二者联合指标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或反映疾病情况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贴敷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参考。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通过RevMan5.3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研究,包括1 156例患者,结果显示,临床综合有效率方面(RR= 1.23,95%CI:1.16 ~ 1.30,P< 0.000 1);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方面腹泻(MD= -1.03, 95%CI:-1.50 ~ -0.56,P< 0.000 1),黏液脓血便方面(MD= -1.03,95%CI:-1.50 ~ -0.56,P< 0.000 1);血液学指标方面,血清促炎因子γ-干扰素(MD= -8.79,95%CI:-11.85 ~ -6.00,Z= 6.18,P< 0.000 1),血清抗炎因子白介素-4(MD= 8.67,95%CI:0.42 ~ 16.93,Z= 2.06,P= 0.04)。穴位贴敷和对照组在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清学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对UC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但仍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心肌炎是一种心脏炎症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传统的生物标志物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缺乏特异性。随着对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的研究探索,其在心肌炎诊断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其中不乏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描述心肌炎诊断的现状及有关ncRNA作为心肌炎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受遗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遗传因素是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其遗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多种基因组学方法在脑血管病的应用,为探究脑血管病的遗传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二尖瓣环钙化(mitral annulus calcification,MAC)发病率逐年上升,MAC与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进展到晚期可以并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瓣膜的关闭不全和狭窄,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近些年关于MAC的研究逐渐深入,在揭示其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手术切除是多数肿瘤治疗的基础策略,复发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多种类型的肿瘤患者会在术后1 ~ 2年内出现复发风险,导致复发事件高发。尽管目前手术治疗手段已经取得极大进步,仍无法完全避免肿瘤患者术后复发。本文主要从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凝血系统、激发炎症、诱导免疫抑制等方面介绍手术切除诱发肿瘤复发转移机制的复杂性,并围绕这些机制介绍相关纠正策略,为提升肿瘤手术治疗效率提供重要参考,也为术后复发纠正策略的设计提供启发。
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指腹白线拉伸、变薄使腹直肌间距(inter-rectus distance,IRD)大于2 cm,最常见于妊娠期和产后妇女,使用高频超声测量IRD已成为测量腹直肌间距的金标准。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有助于定量评估腹直肌和腹白线(linea alba,LA)硬度,提供肌肉筋膜力学特性的变化。近年来,产后DRA的康复治疗中减少IRD与恢复腹白线形态和功能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围绕产后DRA的超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DR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康复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
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mitochondrial 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synthase,HMGCS2),是酮生成途径中的第一限速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HMGCS2在疾病中的作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目前虽发现HMGCS2在多种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探索HMGCS2的致病机制及预后意义。本文通过综述HMGCS2在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因素,探讨HMGCS2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氢分子作为一种生理性调节因子,抗炎、抗氧化作用明显。近年来,氢分子生物医学临床试验研究逐渐增多,为众多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氢气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以及炎症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文献综述,多数研究证明了氢分子在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为临床适应症的扩大奠定了初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