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介绍一种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患者行经腹膜外途径输尿管肚脐造口(umbilical stoma for bilateral ureterostomy,USBU)新技术。方法以3例男性高级别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为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USBU术,包含游离输尿管、建立腹膜外通道(游离盆、腹腔腹膜外间隙,将输尿管从通道拉出)、肚脐造口等步骤。结果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仅需要1个造口袋。术后3/6个月拔除双侧输尿管支架管,随访至术后8个月,均未发现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结论USBU术式是一种相对于传统经皮输尿管造口术的改良术式,具有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时间短、保护输尿管正常蠕动功能、仅用1个输尿管造口袋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尿流改道术式。
目的通过筛选处方以及工艺,制备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行为一致的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并开展2种制剂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溶出度、片剂硬度和片重差异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处方中缓释骨架材料、粘合剂、增塑剂的用量以及制备工艺等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优处方,并将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以及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比较。结果盐酸二甲双胍作为主药,用聚氧乙烯作为缓释骨架材料,用羟丙甲纤维素为粘合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制成缓释型片芯。利格列汀为主药,聚乙二醇为增塑剂,羟丙甲纤维素为包衣材料,作为包衣液,使用包衣机进行包衣,制得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通过比较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可知二者的溶出曲线相似性因子f2> 50。对犬体内药动学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中2种主药在犬体内的Cmax相当,说明在相同时间内二者可以达到同样的有效浓度。结论利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体内外溶出行为一致,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可满足大生产的需要。
目的为直观地呈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在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对近年来GLP-1RAs的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11年至2021年GLP-1RAs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发文量分析、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突发性检测分析、共被引文献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7 430篇文献,结果显示,该领域发文量持续增加,前25位关键词和5个显著聚类显示出研究热点,时间线图直观呈现出热点演进过程。结论目前的研究侧重于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近年新文献的发表提示GLP-1RAs改善阿尔兹海默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目的基于Golden Gate技术构建psiCHECK-CcdB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探讨其能否用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药物筛选。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CcdB致死基因、氯霉素基因与Golden Gate组装所需的BsmBI酶切位点,将其克隆至psiCHECK-2载体,构建出重组载体psiCHECK-CcdB。利用2种大肠杆菌DB3.1与DH5α对该载体的致死效率进行检测,选用1 387 bp大小的外源片段克隆至psiCHECK-CcdB载体,检测其连接效率,并验证重组载体能否发挥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功能,监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菌落PCR以及测序鉴定psiCHECK-CcdB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该质粒可有效致死无法耐受CcdB毒素的大肠杆菌DH5α菌株,在DB3.1菌株中正常生长。采用Golden Gate的方法可将外源片段简单快速克隆至psiCHECK-CcdB载体中,连接效率显著提高且低背景克隆。通过测定双荧光素酶表达强度,证实了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靶向性结合目的基因可显著下调荧光素酶的表达,成功发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功能。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siCHECK-CcdB重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应用Golden Gate组装技术,简化了实验操作流程,降低了实验成本,具备较高的阳性克隆率与多片段一次性组装的潜力,在RNAi药物筛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亨廷顿病。但是对cAMP进行直接调控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靶向调控cAMP的水解酶有望成为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s, PDE4)是特异性催化cAMP的酶,已被证实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并开发靶向PDE4的药物将有助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PDE4的特性和功能,回顾了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作用作出展望。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技术,通过筛选蒙药翻白草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疾病靶点,建立“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探讨翻白草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为传统蒙药寻找新的作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为其实验验证及药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查询翻白草活性成分,获得相对应的靶蛋白,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有关2型糖尿病的相关靶点,并利用Venny软件获得翻白草活性成分和糖尿病的靶点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的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一步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生物功能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以及条件筛选,获得5个候选活性分子,潜在靶点共104个,相关通路250条,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得出翻白草主要通过调控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以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翻白草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症主要通过调控AGE-RAGE信号通路,使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为进一步实验验证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的探索柿叶黄酮(persimmon leaf flavonoids,PLF)防治口腔溃疡的药效学及其抗炎机制。方法采用扭体法和痛阈测定考察PLF的镇痛作用;采用耳廓肿胀实验和足趾肿胀实验考察PLF的抗炎作用;通过建立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醋酸法),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考察PLF对口腔溃疡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9,MMP-2/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LF可显著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和提高痛阈值,且PLF可显著减轻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度,抑制蛋清所致的足趾肿胀。此外,PLF可显著下调口腔溃疡大鼠溃疡组织内MMP-2/9蛋白表达,显著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结论PLF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及下调MMP-2/9表达发挥防治口腔溃疡的作用。
目的探索实验室规模生产质粒DNA(plasmid DNA,pDNA)的制备工艺。方法选用质粒pEGFP-N1E.coliStbl3菌株,用最陡爬坡试验(plackett-burman,PB)筛选出影响质粒产量最显著因素,响应面法优化重组菌高产发酵条件。采用碱裂解,浓缩质粒,通过凝胶、亲和、离子等层析分离纯化pDNA,并对所纯化的pDNA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用PB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筛选出的关键因素是:酵母提取物20 g/L,甘油6 g/L,接种物浓度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 = 0.014。在最佳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发酵,生物量OD 600达28.07 ± 2.01,质粒产量(21.34 ± 1.31) mg/L。pDNA纯度(A260 nm/A280 nm)为1.91 ± 0.02。内毒素含量小于0.005 EU/g DNA;几乎检测不到蛋白质及细菌基因组DNA残留,达到相关质量标准。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制备工艺可生产出高质量的pDNA。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联合非苯二氮?类药物(non-benzodiazepines,non-BZDs)降阶梯疗法对轻中度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汕头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睡眠亚专科门诊接诊的轻中度失眠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non-BZDs降阶梯疗法,研究组采用CBT联合non-BZDs降阶梯疗法,疗程2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ale,PSQI)评分及客观睡眠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22周的non-BZDs服用情况。结果对照组共36例,研究组共39例纳入最终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22周PSQI量表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2周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夜间觉醒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2周时,研究组患者non-BZDs足量服用比例低于对照组(23.08%vs. 58.33%),停药比例高于对照组(28.21%vs.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仅应用non-BZDs疗法相比,轻中度失眠症患者应用CBT联合non-BZDs降阶梯疗法,失眠改善效果更好,non-BZDs戒断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研究E2F家族在宫颈癌中的表达、预后价值以及与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在不同类型癌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在宫颈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不同临床分期间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在宫颈癌中的预后价值。使用cBioPortal数据库进行E2F转录因子家族的共表达基因和遗传学突变分析。采用WebGestalt数据库对E2F家族相关基因进行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分析。采用TIMER 2.0数据库分析E2F转录因子家族与宫颈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中E2F1、E2F2、E2F3、E2F7、E2F8的表达均较正常宫颈组织高,但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预后分析显示,E2F1高表达和E2F3低表达与患者更长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明显相关。基因变异分析显示,E2F1基因变异率为5%,为E2F家族中最高。计算宫颈癌E2F家族成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2F2与E2F7、E2F8的表达,E2F3与E2F5的表达,E2F7与E2F8的表达均呈正相关;E2F2与E2F5的表达呈负相关。GO分析显示,E2F基因家族的相关功能主要指向生物调节和能量代谢;KEGG分析显示,E2F基因家族主要与细胞分裂、衰老及细胞周期密切相关。TIMER2.0数据库分析显示,部分E2F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CD8+T细胞浸润呈正相关,与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结论E2F转录因子家族在宫颈癌中存在表达失调,家族成员E2F1,2,3,7,8是未来宫颈癌精准治疗的潜在靶点,而E2F1和E2F3可能成为评价宫颈癌预后新的生物标志物。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老年人抑郁倾向与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关系,探索抑郁倾向与痴呆的共患风险因素,为有针对性预防老年抑郁、延缓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在安徽省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1 622名进行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结果安徽省农村老年居民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36.1%,其中男性检出率(28.3%)低于女性(43.3%)。抑郁倾向检出率为40.6%,抑郁会增加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风险(男性:OR= 3.508,95%CI:2.048 ~ 6.008;女性:OR= 1.591,95%CI:1.071 ~ 2.365)。年龄、高血压病、饮酒、运动是发生老年痴呆与抑郁倾向的共患风险因素。结论安徽省农村地区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占一定比例,且随着抑郁倾向加深,认知功能障碍患病风险增大,亟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老年抑郁,延缓其认知功能下降。
经皮椎体强化术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常规治疗方式。术后伤椎内的骨水泥分布作为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与术后疼痛缓解、术后椎体再塌陷、相邻椎体骨折、骨水泥渗漏和后凸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关系密切。目前学界对于骨水泥分布效果的评价指标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本文按照纳入文献中骨水泥评价标准的制定方式将其分为形态评价组、分区评价组与量化评价组,并对评价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分布效果的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梳理出适用于不同应用情况下的椎体强化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评价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探索骨水泥伤椎内分布评价标准提供思路。
近几十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进步,3D成像及打印技术逐渐走进大家视野并变得越来越重要,他们超越了传统二维辅助检查手段,让人们对疾病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在3D成像的基础上,3D打印技术更是使用“打印机”将3D图像渲染实现为客观、立体的物理对象,彻底改变了原型设计,在医学方面,这项技术已在外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结直肠肿瘤复杂多样且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对于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及消化道相关影像学、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等,3D成像和打印技术在结直肠肿瘤诊治中有巨大潜力,本文对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3D成像和打印技术在结直肠肿瘤的应用进行综述,为结直肠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