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2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
    肝癌血清标志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诊断价值评估
    王求知, 靳尧, 潘家超, 张淑红
    2022, 43(6): 401-407.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1
    摘要( ) HTML( ) PDF(798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创伤小、低成本、可量化、准确度好的血清学指标,建立模型以准确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期早期识别原发性肝癌,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延长生存期。

    方法

    选取betway必威登陆网址 附属中心医院2017—2020年间收治的18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0例患者入选HBV感染相关非肝癌组;38例患者纳入HBV感染相关肝癌组。应用SPSS 25.0软件和Stata SE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入院后检测的血常规、生化及病毒学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模型,绘制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并与经典肿瘤学指标对比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选出诊断HCC的最佳模型。

    结果

    研究建立了联合血清学指标血清唾液酸(serum sialic acid, S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ferase, GGT)、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HBsAg的多因素回归模型,AUC面积最大,为0.943,显著高于AFP单项的0.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且与其余曲线无交叉。灵敏度83.9%,特异性92%。

    结论

    对于HBV感染患者,综合血清学指标SA、GGT、AST、HBsAg和AFP建立的回归模型,对于诊断HCC具有较好的诊断效率。

    低分子肝素治疗抗磷脂综合征相关复发性流产的Meta分析
    刘敏, 周军英
    2022, 43(6): 408-415.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2
    摘要( ) HTML( ) PDF(3947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相关的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活产、早产、剖宫产及抗体转阴情况和妊娠期高血压或先兆子痫的改善情况。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时间限制在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评价文献质量,提取基线信息,使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检验。

    结果

    最终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研究,两组活产结局的异质性检验I2= 23.7%,P= 0.225,OR(合并)= 3.08,95%CI: 2.43 ~ 3.92,两组活产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药联用能提高抗体清除率,OR(合并)= 2.95,95%CI: 1.74 ~ 4.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早产、剖宫产、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措施并没有明显效果;对纳入文献敏感性检验证明,去掉其中任何一项研究对结果均没有影响,合并后的结果可信。Egger法对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进行发表偏倚检验,证明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相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提高APS相关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活产率、抗体清除率方面更有成效,在改善早产、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方面,没有明确疗效。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抑郁、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张萌, 高传丽, 张冉冉, 崔媛媛, 冯慧娜, 张艳美, 苏静
    2022, 43(6): 416-421.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3
    摘要( ) HTML( ) PDF(457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本研究调查老年人(≥ 60岁)的代际支持现状及其对老年人抑郁、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济南市某社区选取年龄 ≥ 60岁的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自行设计)、代际支持问卷、简化老年人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15)、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sity of Califorrnia at LosAngels, UCLA)孤独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 MUNSH)对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纳入557名老年人。采用SPSS 21.0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等。

    结果

    (1)代际支持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给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抑郁得分高于未给予的;未给子女提供照料行为的老年人抑郁得分高于给予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给予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的孤独感得分低于未给予的;子女未给予经济支持的老年人的孤独感得分低于子女给予的;有心事时最多向子女倾诉的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低于未向子女倾诉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代际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子女给予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幸福感得分高于未给予的;给子女提供照料行为的老年人的幸福感得分高于未给予的;平时与子女聊天最多的和有心事时最多向子女倾诉的老年人幸福感得分低于不是和子女聊天最多的和未向子女倾诉的老年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双向的代际支持会对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孤独感和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子女要重视与老年人的双向代际支持,从而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促进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

    临床研究
    血清SCGN联合a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和近期结局评估的价值
    许邦礼, 赵青赞, 陈蒙蒙, 高超
    2022, 43(6): 422-426.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4
    摘要( ) HTML( ) PDF(740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促泌素(secretagogin,SCGN)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早期诊断和近期结局评估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4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HIE新生儿106例为HIE组,同期选取106例窒息后未发生脑损伤新生儿作为非HIE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新生患儿血清SCGN水平;出生后2个月随访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CGN、aEEG评分对HIE早期诊断和近期结局评估的价值。

    结果

    HIE组血清SCGN水平高于非HIE组,aEEG评分低于非HI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HIE新生儿血清SCGN水平高于中度、轻度新生儿,aEEG评分低于中度、轻度新生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IE组新生儿神经行为异常及神经心理发育低下总发生率高于非HI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局不良组血清SCGN水平高于结局良好组,aEEG评分低于结局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GN诊断HIE及评估HIE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8、0.660;截断值分别为3.832 ng/L、3.886 ng/L,敏感度分别为80.2%、78.0%,特异度分别为95.3%、52.3%;aEEG评分诊断HIE及评估HIE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718,截断值分别为11.655分、9.488分,敏感度分别为94.3%、78.0%,特异度分别为58.5%、61.5%;血清SCGN、aEEG评分联合诊断HIE及评估HIE新生儿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0.797,敏感度分别为86.8%、65.9%,特异度分别为96.2%、86.2%。

    结论

    HIE新生儿血清SCGN水平明显升高,aEEG评分明显降低,两者与脑损伤新生儿神经发育异常存在一定关联,对HIE的早期诊断和近期结局评估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二者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程度与冠脉狭窄及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
    宋亚光, 闫文菊, 姚娜, 张焕轶, 尹鲁骅, 周庆秋, 孙康
    2022, 43(6): 427-434.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5
    摘要( ) HTML( ) PDF(951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抑郁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及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评价ACS合并抑郁患者的短期预后。

    方法

    选取确诊为ACS的患者108例。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临界值为53分)将入选患者分为无抑郁组和抑郁组。统计冠脉造影结果及Gensini积分。统一检测血清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值。统计出院3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因冠心病再次入院、死亡及心肌梗死)的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在超敏?C反应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DS得分、Gensini积分及血清AD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抑郁组分为轻、中、重度抑郁3个亚组,3个亚组间SDS得分、Gensini积分及ADMA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DS得分与超敏?C反应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ensini积分、ADMA浓度水平均成正相关。出院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在再次入院、心肌梗死及因冠心病死亡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亚组间在出院后3个月在再次入院事件、心肌梗死事件及因冠心病死亡事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ACS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可加重冠脉狭窄程度,且抑郁障碍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ACS患者合并抑郁障碍影响患者内皮功能,且抑郁程度越重,内皮功能损害程度越重。抑郁影响ACS患者短期预后。

    下颌骨中央性鳞癌锥形束CT的影像学特点
    张新丽, 刘桐, 王西冉, 梁盼盼, 张明宾
    2022, 43(6): 435-438.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6
    摘要( ) HTML( ) PDF(1245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结合曲面断层片和螺旋CT,总结分析下颌骨中央性鳞癌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在2015—2021年收治的8例下颌骨中央性鳞癌患者,结合患者的下颌骨CBCT影像资料,与普通螺旋CT及曲面断层片比较,分析CBCT在下颌骨中央性鳞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CBCT显示病变区呈低密度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病变沿着下颌骨长轴扩展明显,下齿槽神经管多数穿行于病变区域内,结合CBCT特有的多轴向位,可以三维观察病变与下齿槽神经管的关系以及颊舌侧骨板、牙槽嵴等的破坏情况。

    结论

    在中央性下颌骨鳞癌中CBCT显示病变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及神经走行方面优势明显,并且能够通过自由调节切线角度反映病变的三维范围。

    膀胱副神经节瘤多期增强CT特征分析
    王成, 孟婕, 祝丽, 李丹燕
    2022, 43(6): 439-441.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7
    摘要( ) HTML( ) PDF(533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bladder paraganglioma, BPG)的多期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BPG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CT图像主要从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特征等因素进行评估。

    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为53.8岁。其中慢性高血压患者2例,尿儿茶酚胺正常,术中出现血压剧烈波动1例。CT上病灶多突向腔内生长7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密度较均匀,5例增强扫描为中-高度强化(3例伴有迂曲供血血管),强化曲线均为速升缓降型,3例表现为轻度持续性强化。

    结论

    BPG多数为良性,多期CT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龄产妇二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防治效果
    武红
    2022, 43(6): 442-445.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8
    摘要( ) HTML( ) PDF(432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应用对高龄产妇二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住院行二次剖宫产的高龄产妇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卡贝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4 h的血红蛋白,凝血指标变化;产后2 h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结果

    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24 h血红蛋白数值下降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数值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前及术后2 h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观察组血压降低及心率的增加数值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卡贝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应用于高龄产妇二次剖宫产术后,临床效果好,可减少产妇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干预实体瘤骨相关事件对血清钙等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克斌, 杜杰, 彭英
    2022, 43(6): 446-449.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09
    摘要( ) HTML( ) PDF(446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前瞻性应用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早期干预实体瘤骨转移、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时对血清钙等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

    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组165例患者,中位年龄52岁。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A组55例,男11例,女44例,治疗结束即使用ZOL; B组110例,男34例,女76例,同期治疗结束的、不使用ZOL、定期随访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血清钙、血清磷及肾功能变化进行比较评价(A组为首次用药前及末次随访后,B组为首次随访及末次随访后)。采用SPSS 19.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经描述性分析检验正态性分布及方差齐性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均值;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

    165例患者随访率为99.39% ,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两组的入组情况及病种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ALP、Ca2+、Pi及BUN、Cr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分析:A组治疗前后血清钙下降(t= 3.757,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碱性磷酸酶、血清磷及肾功能变化差异均为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实体瘤尚未骨转移患者,经使用ZOL早期干预后,血清钙水平下降。ZOL早期干预实体瘤SREs对钙代谢有一定影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临沂地区男性骨密度流行病学调查
    刘维勇, 吉立新
    2022, 43(6): 450-453.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10
    摘要( ) HTML( ) PDF(458KB) ( )
    数据和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临沂地区男性骨密度的现状,探讨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骨密度的影响,为该地区男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筛查、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男性为研究对象,排除继发性OP后共4 502例纳入研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桡骨远端骨密度。按年龄、身高、体质量和BMI分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身高、体质量和不同BMI人群骨密度的变化关系。

    结果

    临沂地区体检男性OP患病率为24.03%,3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OP患病率逐渐增加;男性骨密度先随年龄增长而增大,骨量峰值过后,男性骨密度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男性骨密度随身高、体质量、BMI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男性骨密度与身高、体质量和BMI均成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

    结论

    骨质疏松可出现在男性任何年龄段,男性的骨质健康问题应该得到重视;通过骨密度的测量可尽早发现骨量异常,适当的增加体质量有利于预防OP。

    中国2009—2019年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
    朱文鹏, 余浩, 程甜甜, 邹云飞
    2022, 43(6): 454-458.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11
    摘要( ) PDF(2385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中国2009—2019年城乡居民结直肠癌的死亡趋势,为我国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统计中国2009—2019年城乡男女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并计算标化死亡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城市男女、农村男女结直肠癌的死亡趋势。

    结果

    城市的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农村,男性的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女性。城市居民结直肠癌死亡率整体为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 = -1.26%,P< 0.05],其中城市女性结直肠癌死亡率也为下降趋势(AAPC = -2.10%,P< 0.05)。中国农村居民和农村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在2009—2013年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 = -6.30%、-7.04%,P< 0.05],在2013—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 = 3.32%、3.69%,P< 0.05),农村女性在2009—2012年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 = -8.25%,P< 0.05),在2012—2019年呈上升趋势(APC = 2.17%,P< 0.05)。地区、性别、年龄均是结直肠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的死亡风险是农村居民的1.31倍(95%CI:1.02~1.69);男性结直肠癌的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57倍(95%CI:1.22~2.02);年龄每增加5岁,结直肠癌的死亡风险增加1.26倍(95%CI:1.22~1.31);随年份增长,结直肠癌死亡风险每年降低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我国2009—2019年城市居民和城市女性居民的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在2012年以后有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重视农村地区的预防。

    病例报告
    综述
    梨状肌综合征的影像诊断进展
    赵红金, 刘辉, 黄辉, 郑修竹, 徐惠, 辛越
    2022, 43(6): 462-465.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13
    摘要( ) HTML( ) PDF(449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 PMS)是臀部梨状肌及周围结构病变的统称。其原因既包括先天性变异,又包括后天的各种损伤,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超声表现为患侧梨状肌增厚,内回声不均匀,可有效显示梨状肌及坐骨神经厚度。常规磁共振能够显示患侧梨状肌信号改变,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功能磁共振成像既能直接显示梨状肌和坐骨神经之间的关系,又能显示坐骨神经信号异常。高分辨率CT经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作为MRI的补充。

    TGF‐β信号通路与结肠癌5‐FU耐药性的发生机制
    赵秦英, 张梅
    2022, 43(6): 466-470.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14
    摘要( ) HTML( ) PDF(434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是结肠癌化疗中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临床易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疾病预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上皮间充质转化以及耐药性等生理病理过程。但结肠癌细胞与5‐FU耐药的机制以及TGF‐β信号通路在这一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数据来源以“colon cancer、colorectal cancer、colorectal carcinoma、TGF‐β、drug resistance of 5‐FU”等为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并以“结肠癌、5‐FU耐药、TGF‐β”等词在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段为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纳入标准:(1)结肠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2)结肠癌5‐FU耐药机制的研究。排除标准:实验老旧及结果重复的文献,对42篇文献(英文39篇,中文3篇)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发现,该通路的异常激活、下游转导机制异常以及该信号通路的下调或抑制均可影响结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说明TGF‐β在结肠癌5‐FU耐药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调控该通路,可能是治疗结肠癌5‐FU耐药性的新思路。

    三结构域家族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范明喆, 田永杰
    2022, 43(6): 471-476.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15
    摘要( ) HTML( ) PDF(439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来呈升高趋势,探究EC精准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尤为重要。三结构域(tripartite motif, TRIM)家族蛋白近年来成为恶性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热点,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本篇综述将讨论TRIM家族蛋白及其与EC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EC的诊断及发现新的肿瘤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中的应用
    韩征立, 刘振忠, 冯善龙
    2022, 43(6): 477-480. DOI: 10.3969/j.issn.2097-0005.2022.06.016
    摘要( ) HTML( ) PDF(437KB) ( )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计量指标

    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我国外科学领域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作为目前普外科难度较高、解剖相对复杂的手术之一,也同样需要ERAS这种高质量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随着ERAS理念在LP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不断深入,ERAS模式被证明是实用的、可行的。ERAS理念应用于LPD围手术期,减轻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应激,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加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本文对ERAS理念在LP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