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由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所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和长期愈后较差的重要原因。SAE临床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意识水平的变化,包括注意力缺陷、谵妄、嗜睡和昏迷;慢性期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SAE的临床诊断缺乏统一的标准,研究人员应致力于更好地理解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探索可能的有效干预和治疗措施。本文对SAE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治疗与预防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对体外诱导的脂肪肝细胞模型脂质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拓广rhGH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HepG2细胞脂质积累,构建脂肪肝细胞模型,对细胞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rhGH处理,利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PA和rhGH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评估HepG2细胞中的脂质积累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Western blot评估HepG2细胞系内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利用0.2 mmol/L PA,成功诱导了脂肪肝细胞模型,该模型表现为细胞质内脂滴显著积聚。经rhGH刺激后,胞内脂滴积聚随rhGH浓度升高而降低,40 μg/L的rhGH给药浓度可达到显著降脂效果。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GH处理后细胞内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脂质分解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rhGH可通过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来减轻PA诱导的HepG2细胞中的脂质沉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致死率高。当急性大血管闭塞引起脑梗死时,血管内治疗可以快速地开通闭塞血管,实现缺血组织再灌注,以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但有部分患者会在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恶性脑水肿,且死亡率高。为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恶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本文从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以及影像学标志物及时间窗、中性粒细胞计数、侧支循环、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B型利钠肽对脑水肿的影响方面进行综述,探索脑水肿的早期临床干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以泰山白首乌根际真菌Penicilliumsp. XYR‐9为研究对象,寻找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新型天然产物,为高效、低毒新型抗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理论指导和物质基础。方法在优化其发酵条件基础上,确定大米培养基为最优发酵方案,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富集,以活性为导向,进一步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和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等方法分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得到5个吲哚二萜类化合物并进行了抑菌活性检测,化合物1、3和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95.70、106.40和118.65 mg·L-1,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株的MIC值分别为54.12、43.54和42.74 mg·L-1。结论通过分离Penicilliumsp. XYR‐9次级代谢产物获得的5个吲哚萜类化合物,抗菌活性测试提示该类化合物对细菌具有弱的抗菌作用。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分型多且不易识别,包括标准APS和非标准APS(non-criteria APS, NC-APS),又按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分为原发性APS(prim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PAPS)和继发性APS(secondary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SAPS),其中又以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的APS多见。目前预防和治疗APS的指南共识主要讨论了小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和肝素的使用原则,对近年出现的NC-APS临床表现的管理也主要依赖于低质量的证据,尚未形成高级别指南共识。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阳性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或者在妊娠期、手术、感染等二次打击诱发下,可以导致APS疾病反复且危险性增加。本文主要围绕APS的特征,aPL生成的机制与临床表现,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TX)、贝利尤单抗(belimumab, BEL)以及泰它西普(telitacicept, TA)生物制剂治疗相关症状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生物制剂联合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PS的新策略。
第二个线粒体衍生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Smac)蛋白是一类存在于线粒体中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拮抗剂,在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从线粒体释放,与IAP结合抑制其功能。目前Smac模拟物已经成为癌症中一类很有前途的靶向疗法,正在进行临床测试。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其治疗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Smac模拟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比较快速Pitt(quick Pitt,qPitt)菌血症评分及早期临床失败评价标准(early clinical failure criteria,ECFC)对尿路感染继发血流感染患者预后和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年龄 ≥ 18岁尿路感染继发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qPitt菌血症评分、ECFC评分对不良预后和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66例患者,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50例,年龄27 ~ 91岁,平均年龄(63.92 ± 14.52)岁,尿路感染继发血流感染血培养病原学构成为革兰阴性菌占比77.44%,革兰阳性菌占比19.55%,真菌占比3.01%。ECFC评分对死亡及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772,P< 0.001),qPitt菌血症评分对死亡及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一般(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648,P< 0.001)。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ECFC ≥ 2分对不良预后和死亡的预测价值较好(Kappa值分别为0.503、0.580)。对于qPitt ≥ 2分且ECFC ≥ 2分的患者,住院治疗72 ~ 96 h时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死亡率明显降低(χ2= 6.769,P= 0.014)。结论对于尿路感染继发血流感染患者,ECFC评分对死亡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qPitt菌血症评分,ECFC ≥ 2分作为临界值对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体力活动及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在betway必威登陆网址 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通过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对患者进行体力活动量计算得出代谢当量(metablic equivalent, MET),评估体力活动水平,其中SARS‑CoV‑2感染患者27例,为新冠组,SARS‑CoV‑2阴性患者197例,为非新冠组。监测患者术前PTH水平及术后第1天PTH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体力活动及SARS‑CoV‑2与甲状腺手术患者PTH的相关性。结果新冠组和非新冠组之间术前PTH水平、术后PTH水平、术后与术前PTH差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体力活动MET值与术前PTH、术后PTH、术后与术前PTH差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RS‑CoV‑2感染可导致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PTH水平降低,而体力活动对SARS‑CoV‑2感染甲状腺手术患者PTH水平无明显影响。
目的探讨单胎及双胎妊娠孕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后的妊娠结局,并分析影响单胎及双胎孕妇手术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孕妇的临床资料,按胎儿的数目不同分为单胎组和双胎组,将单胎组与双胎组按照妊娠结局不同分别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根据妊娠结局,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影响2组孕妇手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9例孕妇,包括单胎组86例,双胎组23例。单胎组手术成功率为83.7%,成功组延长孕周(13.5 ± 6.1)周,失败组延长孕周(2.6 ± 2.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胎组手术成功率为69.6%,成功组延长孕周(6.9 ± 4.5)周,失败组延长孕周(3.0 ± 1.8)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胎妊娠孕妇中,运用单因素分析,成功组和失败组孕妇在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良孕产史、术后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宫口扩张程度、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PROM(OR= 7.056)、宫口扩张程度(OR= 8.262)、环扎孕周(OR= 0.062)为影响紧急宫颈环扎术手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双胎妊娠孕妇中,成功组和失败组孕妇在术后CRP水平、环扎孕周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RP(OR= 7.056)水平为影响双胎妊娠紧急宫颈环扎术手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紧急宫颈环扎术是预防单胎及双胎妊娠晚期流产及早产的重要手段,术后胎膜早破、宫口扩张程度、环扎孕周是影响单胎妊娠手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CRP是影响双胎妊娠手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卵巢肿瘤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对于一些恶性指征不明确的肿瘤,需要借助超声造影等多方面检查综合评价,本文总结超声造影联合卵巢附件超声报告和数据系统(ovarian-adnexal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O-RADS)在诊断卵巢肿瘤方面的文献,阐述其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最新进展,以期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伴骨转移的疗效,及ICIs免疫治疗的影响因素,为改善晚期NSCLC骨转移患者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NSCLC合并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发病年龄、吸烟史、骨转移灶情况、病理类型、治疗方案、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等],随访取得患者的生存资料,运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生存时间曲线)评价ICIs的疗效,以单因素分析(Log‑Rank)、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预测影响ICIs疗效的因素。结果纳入168例NSCLC骨转移患者,有84例接受ICIs治疗,1年生存率为71.43%(60/84),客观缓解率23.81%,疾病控制率84.52%。ICIs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i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MPFS)为11.0个月(P= 0.018),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 MST)为18.3个月(P= 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 65岁(P= 0.040)、初诊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标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 ECOG‑PS)评分 ≤ 1分(P= 0.006)、无其他器官转移(P= 0.001)、全身化疗(P= 0.006)、免疫联合治疗(P= 0.012)有更长的PFS;初诊时ECOG‑PS ≤ 1分(P =0.043)、无其他器官转移(P= 0.001)、全身化疗(P= 0.034)有更长的OS;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 ≥ 65岁患者的PFS、OS(P= 0.012;P= 0.002)低于发病年龄 < 65岁的患者;骨改良药物治疗患者的 PFS、OS 均明显高于无骨改良药物治疗的患者(P= 0.050;P= 0.035);伴其他器官转移患者的 PFS、OS 均明显低于无其他器官转移的患者(P= 0.001;P= 0.001);初诊时ECOG PS评分 ≥ 2分患者的PFS(P= 0.047)明显短于初诊时ECOG‑PS评分 ≤ 1分患者的PFS。结论ICIs明显延长NSCLC骨转移患者的PFS、OS;年龄越小( < 65岁)、体能状态良好(ECOG‑PS评分 ≤ 1分)、无其他器官转移、免疫联合化疗的患者使用ICIs治疗效果更好;年龄越大( ≥ 65岁)、体能状态偏差(ECOG‑PS评分 ≥ 2分)、伴其他器官转移是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ICIs免疫治疗病程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发病年龄、伴其他器官转移是ICIs免疫治疗OS的独立预测因子,而骨改良药物骨治疗是NSCLC骨转移患者使用ICIs免疫治疗PFS、OS的独立保护因素。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集中带量采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常态化推进抗菌药物集中带量采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中第五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抗菌药物相关数据,根据中标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国家组织集采中标药品使用率等进行分析。结果集采政策执行后该院及时将中标抗菌药物纳入医院采购目录,优化了抗菌药物用药结构,临床积极使用中标药品,使用频度较往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减,绝大部分药品价格下降,减轻了患者用药负担。结论抗菌药物集采效果明显,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政策稳步发展。
目的研究生理能力和手术应激评分(estimation of physiologic ability and surgical stress,E‐PASS)与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山东省立医院2022年3月—2023年5月收住入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统计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按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n= 29)和未发生组(n= 95),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疾病相关特征,并进行E‐PASS评价,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和各指标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E‐PASS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价值。结果124例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患者中,围术期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9例(23.39%),其中肝功能衰竭2例(1.61%)、胸腔积液6例(4.84%)、腹腔脓肿4例(3.23%)、术后出血8例(6.45%)、腹腔感染9例(7.26%);另外,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95例(76.61%)。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在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组术前风险分值(preoperative risk score,PRS)、手术应激分值(surgical stress score,SSS)、综合风险分值(composite risk score,CRS)评分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PRS、SSS、CRS均会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 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E‐PASS预测根治性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存在一定价值,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是0.617、0.614、0.6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且通过E-PASS预测其围术期并发症的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对微山湖地区三带喙库蚊的孳生地种类以及抗药性进行调查和测定,为合理选择、使用杀虫剂和防控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7月至9月在微山湖地区监测点,采用勺捕法采集三带喙库蚊幼虫。按照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检测三带喙库蚊幼虫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成蚊则采用接触筒法测定抗性水平。结果三带喙库蚊幼虫主要孳生于稻田和灌溉渠,对敌敌畏、残杀威、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53、3.27、98.75和295.50。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抗药性最高,表现为高度抗性;对敌敌畏和残杀威表现为中度抗性。将三带喙库蚊成蚊暴露于0.05%溴氰菊酯、0.15%氯氰菊酯、0.5%马拉硫磷和0.1%残杀威各1 h、24 h,死亡率分别为21.05%、19.35%、45.45%、94.11%。结论微山湖地区三带喙库蚊对4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其中以菊酯类杀虫剂抗性水平最高,当地媒介防控部门应合理选择使用杀虫剂,以更好地控制蚊媒密度及其传染病流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条高度保守的通路,可以起到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干细胞的自我更新,组织稳态和创伤愈合的作用。几乎所有肿瘤的发生发展均与Wnt通路的失调有关。Wnt/β?catenin信号转导的异常激活,可以通过对免疫细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促进免疫排斥,进而阻碍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对Wnt/β?catenin信号影响肿瘤进展和免疫监视的过程,以及靶向该信号通路治疗癌症的策略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超声中药雾化熏蒸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5月—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60例接受直肠癌及乙状结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接受复方黄柏液超声中药雾化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2组早期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超声中药雾化熏蒸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肿坠胀感、术后肛门渗液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肛门肿坠胀感术后第1天至第4天与术后第6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肛门肿坠胀感组间交互比较,术后第1天和第3天肛门肿坠胀感较对照组有显著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留置肛管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中药雾化熏蒸治疗减轻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肛周不适感,缩短了结直肠癌术后病程,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为临床上推广提供了循证依据。
目的初步鉴定肺新型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亚群的表型特征及功能特性。方法通过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e, scRNA‐seq)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解析肺DC各亚群的基因表达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分析肺新型调节性DC亚群的表型特征;此外,结合体外细胞共培养体系和流式细胞术探究肺新型调节性DC亚群的功能特性。结果单细胞数据分析显示,在稳态条件下肺组织中存在一群独立且不同于经典DC1(conventional DC1, cDC1)、经典DC2(conventional DC2, cDC2)和浆样DC(plasmacytoid DC, pDC),并特异性高表达Ccr7、Cd80等成熟DC特征基因以及Cd274等负向调控基因的肺新型调节性DC亚群(regulatory DC, DCreg);流式分析数据进一步验证了DCreg在肺组织中的存在,并具有显著性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型特征;体外细胞共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肺DCreg可促进Treg产生。结论在稳态条件下,初步发现一群独立且不同于cDC1、cDC2和pDC,并可体外促进Treg产生的肺新型调节性DC亚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且逐渐年轻化,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近年来人们对MAFLD的认识逐渐加深,且MAFLD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患病率较高,其中绝大部分人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MAFLD与T2DM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且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超声也逐渐被运用于这些并发症中的诊断。目前超声是诊断MAFLD和肝纤维化最常见的影像学方法,本文主要就超声对MAFLD的诊断以及超声在MAFLD合并T2DM患者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9月于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750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其中250例DM伴正常蛋白尿(DM组),250例DM伴微量蛋白尿(微量蛋白尿组),250例DM伴临床蛋白尿(临床蛋白尿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5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舒张压、身高、体质量等指标;收集研究对象空腹8~10 h检测的血糖、血脂、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收集随机尿检测尿肌酐(urinary creatinine,Ucr)、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albumin,Ualb),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Ualb/Ucr(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UACR)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分析各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4组间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呈现的趋势为临床蛋白尿组 > 微量蛋白尿组 > DM组 > 对照组;4组间FT3水平、FT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呈现的趋势为临床蛋白尿组 < 微量蛋白尿组 < DM组 < 对照组。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微量蛋白尿组的TSH水平与Scr、UA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微量蛋白尿组FT3水平与Scr、UACR和eGFR水平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临床蛋白尿组的TSH水平与Scr、UACR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临床白蛋白尿组FT4、FT3水平与Scr、UACR和eGFR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DKD伴随TSH水平升高和FT3、FT4水平降低,且随着肾损害加重上述激素水平更加异常。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革兰阴性细菌。HP感染增加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益生菌、维生素D、中药和杨梅素在抗HP或协同抗HP方面有显著优势。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将HP的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eutrophil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NHR)作为一种新兴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被广泛报告,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HR不仅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而且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多篇研究表明,NHR与Gensini score呈显著正相关性,NHR预测Gensini score > 40的特异度高达94.2%,灵敏度为61.0%,并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有效指标。许多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统计学证据,表明NHR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关。本文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就NHR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探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通常会接受多种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或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然而,肺癌五年生存率仍然很低,特别是当癌症已达到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因此,必须开发更有效、更新颖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的诱导剂应用已被证明可以增强接受各种类型治疗患者的免疫力。ICD是指一种触发对死细胞抗原,特别是来自癌细胞的抗原的免疫反应的细胞死亡类型,它最初是关于使用传统细胞毒性药物进行抗癌化疗的效果提出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和讨论ICD作为肺癌有前途的联合免疫疗法的作用和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EM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EMS患者存在菌群失衡,菌群通过导致炎症,影响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等机制,参与EMS的形成和发展。菌群平衡是维持局部屏障功能正常的关键因素,恢复菌群稳态有利于改善EMS患者的预后。本文就EMS与菌群失衡的相关性做此综述,以期为EMS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影响卵巢癌(ovarian cancer, O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铁死亡相关基因(ferroptosis-related genes, FRGs)。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公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ltas, TCGA) 和基因组织表达数据库(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GTEx)下载OC患者的mRNA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使用铁死亡数据库(ferroptosis database, FerrDb)获得铁死亡相关基因,使用R软件确定具有差异表达和预后价值的铁死亡相关基因,并在此基础上使用Lasso回归分析构建风险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模型对预后的准确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因素。应用功能富集和单样本基因富集分析(single-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ssGSEA)探索潜在机制。结果最终由18个基因构建了预后模型,并将OC患者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OC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显著。时间依赖ROC曲线显示第1,2,3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664,0.702和0.675,说明风险模型较为可靠。风险评分被证明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HR= 4.092, 95%CI:2.862 ~ 5.852,P< 0.001)。功能分析显示,差异可能与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抗原呈递过程包括活化的树突状细胞(activate dendritic cells, aDCs)、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pDCs)、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共抑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I类评分和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 0.05)。结论FRGs影响O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预测OC的预后及探索新的治疗方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但FRGs与肿瘤免疫之间的潜在机制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胃癌是最常见的胃恶性肿瘤,且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大部分患者确诊胃癌已处于晚期,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优于晚期胃癌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成为胃癌诊治的关键。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断金标准是活组织检查,但此种方法属于侵入性检查,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费用较高且容易漏诊,不适合作为筛查手段。检测血清标志物这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为早期胃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就血清标志物在早期胃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对油菜花粉颗粒进行制备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方法以油菜花粉颗粒成型率(%)、休止角(°)、平衡吸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G1-熵权法组合赋权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油菜花粉颗粒制备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油菜花粉颗粒的物理质量一致性并测定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油菜花粉颗粒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甘露醇作为填充剂,药辅比1∶2、乙醇浓度55%、辅料配比7∶3。10批油菜花粉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基于QbD理念的油菜花粉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油菜花粉颗粒的制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非常普遍,在AF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AF患者中OSA的存在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住院风险增加有关。此外,未经治疗的OSA与消融或心律转复后AF复发的风险增加相关。观察性研究表明,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可以降低这种风险。本文就OSA和AF之间关系、OSA诱发AF的可能机制以及CPAP治疗作一综述,为OSA合并AF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目的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H19为着力点,通过研究其对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PA)细胞表型的影响,寻求解决临床中因PA侵袭性生长,导致其治疗困难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H19在PA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HP75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并构建高表达H19的HP75细胞模型,采用qRT-PCR检测其转染效率。然后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检测H19对HP75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等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 lncRNA H19在PA组织中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oe‐H19组(转染H19质粒的HP75细胞)lncRNA H19表达量大于oe‐nc组(未进行转染处理的HP75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细胞模型构筑成功。CCK-8法中,oe‐nc组具有更高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流式细胞术检测,oe‐H19组凋亡细胞率高于oe‐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ranswell小室实验中,oe‐H19组Transwell小室上室底膜下表面细胞数,在迁移实验及侵袭实验中均低于oe‐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H19在垂体腺瘤组织中表达下调,高表达的H19可抑制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其凋亡。
目的系统评价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及曲妥珠单抗(docetaxel combined with carboplatin and trastuzumab,TCH)新辅助化疗对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INPLASY官网注册(DOI:10.37766/inplasy2022.10.0003),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纳入TCH新辅助化疗治疗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采用RevMan 5.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731例患者。TCH新辅助化疗组对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卡铂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 combined with carboplatin,TC)单纯新辅助化疗组(OR= 3.07,95%CI: 2.11 ~ 4.46,P< 0.001),且亚组分析提示治疗总有效率的提高不存在南北地区差异。结果还提示观察组HER2转阴率和病理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OR= 2.73,95%CI:1.48 ~ 5.03,P= 0.001)、(OR= 2.68,95%CI:1.59 ~ 4.52,P <0.001)]。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H新辅助化疗较TC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对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的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家庭调适与就医延迟的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缩短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mily adaptation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s Ⅱ‐Chinese version, FACEⅡ‐CV)及自编的就医情况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肿瘤医院2023年1—7月乳腺外科、普外科、肿瘤科就诊的2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对象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回收率98.6%。结果乳腺癌患者就医总延迟率为52.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维度得分分别为(36.84 ± 7.27)分和(35.30 ± 6.2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是否为贫困户或低保户是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的相关因素(P均 < 0.01);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得分与就医延迟时间呈负相关(P均 < 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乳腺癌患者家庭调适2个维度中,家庭亲密度对就医延迟的影响更大。结论安徽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就医延迟情况严重,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处于较低水平,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均对就医延迟时间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和乳腺自检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医护人员可尝试发挥家庭调适功能,以改善患者的就医延迟情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betway必威登陆网址 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32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急性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急性期组患者在急性期时通过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策略进行治疗,稳定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的稳定期开始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策略治疗。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心理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和心理状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稳定期组和急性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稳定期组和急性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肺康复策略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价值,该策略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且不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通过NR2B/ERK信号通路改善七氟醚所致发育期大脑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幼崽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空气组)、七氟醚麻醉组(Sevo组)、七氟醚麻醉+右美托咪定组(Sevo+DEX组),每组20只。将Sevo组和Sevo+DEX组大鼠暴露于0.85%七氟醚6 h,Sevo+DEX组注射DEX预处理。采用水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测定大鼠认知和学习记忆功能,蛋白质印迹用于测量大鼠海马组织NR2B、磷酸化ERK的蛋白质水平。结果与空气组比较,Sevo组和Sevo+DEX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有了明显提升,穿越原平台象限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有了显著下降,中心区停留时间均缩短,海马组织NR2B蛋白质水平升高,磷酸化ERK的蛋白质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Sevo组比较,Sevo+DEX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象限次数和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有了明显的提升,中心区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NR2B蛋白质水平降低,磷酸化ERK的蛋白质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EX可通过调节NR2B/ERK信号传导改善七氟醚诱导的发育中大鼠大脑神经功能障碍。
铁死亡是区别于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坏死的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驱动。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游离铁的蓄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和铁依赖的膜结构脂质过氧化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铁死亡在肝癌、结直肠癌、肾癌、卵巢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中有重要作用,而其在胃癌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综述详细总结了铁死亡的发生和调控机制,阐述了胃癌治疗中铁死亡的诱导对于改善肿瘤耐药性所具的积极作用及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的潜在靶点。
临床上结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治疗方式仍然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是传统疗法有许多局限性,包括耐药、癌症复发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免疫学在CRC的治疗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疗法表现比较明显。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新的基因工程免疫治疗癌症的方法,在治疗肿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将对CAR‐T细胞疗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从潜在的CRC治疗靶点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失眠会导致轻度认知障碍,且很可能进展为痴呆,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本文从失眠认知模型、失眠相关认知功能损害领域、发病机制、评估方式、干预措施5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失眠相关认知损害的临床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